秦始皇七次出巡刻石今安在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16日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采取的一项重大政治行动,是“亲巡远方黎民”,周览四极,并在名山胜地刻石立碣,旨在示强海内,夸耀威德,巩固一统天下之局。同时,还派遣方士求取不老仙药,企图将其“受命于天”的合法性永世延续。

    秦始皇自公元前219年至公元前211年,共有七次出巡,分别在山东峄山、泰山、芝罘、东观、琅琊台、河北碣石、浙江会稽立下七大刻石,传颂后世。这七大刻石传为丞相李斯撰文并书丹,均属秦小篆作品。刻石原物几乎都已毁坏湮灭,仅存传世摹本和翻刻本。现存于世的只有山东岱庙的泰山刻石残块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琅琊台刻石残块,可惜均残断严重、漫漶不清。

    相较于此前已知的七块秦代刻石,尕日塘秦刻石不但是唯一现存于原址的秦代刻石,同时也是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报道

    制图/陈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