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跋集·

“麦克纳顿规则”与思维障碍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16日

    摘编自“600号心理”系列图书之《答非所问》序言,标题有改动。

    □ 李冠军

    19世纪40年代,有位名叫丹尼尔·麦克纳顿的苏格兰木匠多次向格拉斯哥地方当局求助,声称英国保守党成员日夜在跟踪他,在街头对他怒视、嘲笑、挥舞手杖,在报刊上刊登诽谤他的文章,并对其食物投毒。他也曾逃到法国“避难”,但还是觉得无法摆脱保守党人的追踪。在所有投诉都无果后,麦克纳顿决定反击,打算刺杀时任保守党党魁兼首相的罗伯特·皮尔,但他却误将皮尔的私人秘书爱德华·德拉蒙德当作了皮尔本人。1843年1月的某天,他在伦敦白厅街尾随德拉蒙德,从背后开枪致其重伤,德拉蒙德五天后死亡。麦克纳顿最终因“行为受到妄想支配”而被法庭判处无罪。这一判例促成了一个精神病无罪辩护的重要法则——麦克纳顿规则,并成为普通法法系国家中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判定的通行标准。

    1923年,法国精神病学家约瑟夫·卡普格拉向学术界报道了一个个案:一名53岁的女性声称丈夫、子女、邻居甚至她自己均被“完美复制的冒名顶替者”替换,这令她非常痛苦,她还为此持续向警方举报。该个案的特点就是,患者虽能准确辨识亲人的外貌,但否认其真实身份,认为其情感或内在本质已被替换。此后便诞生了一个精神医学史上独特的病理概念,叫卡普格拉综合征,又称“替身综合征”。至今学界对其病理机制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

    把时针拨到1981年,20多岁的美国富二代约翰·辛克利因一部电影《出租车司机》,无法自拔地爱上了片中的女演员朱迪·福斯特。在福斯特入读耶鲁大学后,辛克利多次寄送情书、电话骚扰,甚至搬到其宿舍附近居住。在穷尽一切办法想要得到女神的青睐未果后,他认为只有像电影里男主角那样做出惊人举动,方能赢得美人心。当年3月的一天,当时任总统里根结束演讲出现在希尔顿大饭店安全通道外时,辛克利拔出手枪向其连发6枪,致多人中弹,里根总统也肺部中弹受伤。辛克利被陪审团裁定“因精神错乱无罪”,法官判决将其强制送入圣伊丽莎白精神病院治疗。直到2022年6月,67岁的辛克利才获批出院。

    这些历史上匪夷所思的经典案例,最终都指向了同一类精神病理现象:思维障碍。“思维及其障碍”是心理学和精神医学领域一个古老又引人入胜的主题,除上述的经典案例外,许多好莱坞电影如《爱德华大夫》《沉默的羔羊》等,也喜欢突出表现精神病患者的思维障碍。但当今人们更需要的,是从科学角度去了解这一心理过程,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并理解思维各异的“他者”。

    精神科给人的感觉很是神秘,而自媒体所传播的知识多良莠不齐,有时非但不能起到科普作用,还可能带来污名化或误导。作为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传播专业、科学的健康知识责无旁贷。“600号心理”系列图书已逐步成为大众喜爱的科普品牌。欢迎并希望本书的读者能给我们各种反馈,让作者团队能有机会不断完善,努力满足大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