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员干部在夏季开展长江断面水质采样工作。
PM2.5平均浓度持续下降,“武汉蓝”频频刷屏朋友圈,长江、汉江武汉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再创历史新高……近年来,武汉的生态颜值持续提升。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有一股强大的“红色动力”保驾护航。
“我们始终坚持让‘政治头脑’和‘业务头脑’深度融合,把抓机关党建作为打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新高地的根本保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说。
近年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呈现新气象,取得新成效,为奋力打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新高地,助力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提供坚强保证。
■ 铸魂
把牢政治机关定位,争当第一方阵“排头兵”
高举思想旗帜铸忠诚,“在支部主题党日,我们专门设置‘两山’专题版块,领导干部讲党课、支部书记讲思路、党员干部讲体会,目的就是让大家深刻领会‘建支点’的重大意义,思考如何在本职工作中做得更好。”局党组书记介绍,局党组始终把牢政治机关定位,将政治建设贯穿于业务工作的全过程。
这种融合不仅是学习,更是行动。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深入开展“四查四看”、对照典型案例清单“学查改”,全局党员干部不断淬炼政治忠诚,将其转化为治理实效。政治监督清单成为推动工作的“指挥棒”,将涉企执法、行政审批、农村污水治理等专项监督纳入其中,以铁的纪律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落地生根,让环保督察整改的“问题清单”变为水清岸绿的“生态答卷”。
■ 赋能
抓紧抓实思想建设,当好理论武装“组织者”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入脑入心,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行动自觉?局党组有一套“组合拳”。
“关键少数”带头学,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局党组成员结合工作实际深入交流学习心得,带头作重点发言和书面交流,处室负责人走上讲台谈体会、讲思路。成立生态环保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青年群体”创新学,开展生态环保青年学习汇系列活动25期,组织关键小事“攻坚行动”和“强素质·建支点”读书活动,让理论学习“活”起来。
“我会牢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立足支点建设,将学习的成效化作守护绿水青山的实际行动,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环保铁军的忠诚与担当。”局机关一名党员干部分享道。
与此同时,“美丽武汉 理润江城”基层宣讲品牌越擦越亮。从“生态文明大讲堂”到“武汉生态环保好邻居”VR全景体验平台,从高校到社区,党的创新理论通过一个个老百姓身边的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群众听得津津有味,成功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 攻坚
紧扣事业发展所需,当好支点建设“施工队”
党建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上。市生态环境局打造了“党旗红引领生态绿”等一批党建品牌,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相融并进。
在服务大局一线,党员先锋队直扑痛点难点。开展“先锋行·破难题”行动,创新推出环境权益融资企业“白名单”,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质押碳配额权,获得绿色低息贷款472.02万元。助力“中碳登”高质量发展、打造环沙湖“双碳”经济带、建设碳普惠平台……一系列创新举措,让生态“含绿量”真正变成了发展“含金量”。
在基层治理一线,生态科普、游戏互动、拓染剪纸……每年超过400场喜闻乐见的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在群众身边开展,用实际行动为城市“美颜”,为文明“加分”。“这是我第一次参观污水处理厂,改变了我心目中对污水处理厂的印象,回去后我会将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人。”保和墨水湾小区党支部书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全年超300次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活动,让市民亲身感受“一滴污水的神奇变身”“垃圾焚烧变废为宝”,全市8类21家环保设施搭建起一座座沟通与信任的“连心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继续以知重负重、知责尽责的奋进姿态,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新征程上走在前列。”该局党组书记表示,“我们将努力书写更多‘党旗红引领生态绿’的生动故事,为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筑牢生态基底。”
供稿/市委市直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