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英杰
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上首次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后,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为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进一步贡献中国智慧。
全球治理倡议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主权平等、国际法治、多边主义、以人为本、行动导向。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全球治理倡议”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又一全新的中国方案,是积极应对世界之变和时代之变所应秉承的价值追求,能够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携手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 世界需要一个全新有效的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
从当今世界形势来看,国际环境变乱交织,全球治理赤字扩大,逆全球化、单边主义抬头,大国之间竞争与博弈、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笼罩全球。80年前,联合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开创了谋求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全球治理实践;当前,联合国的权威和国际规则受到冲击,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展滞后,难以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有效作用。面对现行并不完美的国际秩序,世界需要一个全新有效的治理理念和治理体系。中国倡导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秉持各国之间平等对话、充分协商的交往态度,形成具有共识性的全球治理体系,适应当前国际力量对比的新特点新变化,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不移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实现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使国际规则更加充分平等实现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和意愿,维护公道正义的国际秩序。
■ 不同国家可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利共赢
从提出全球治理倡议的场合来看,经过24年发展,上海合作组织由6个创始成员国发展到覆盖亚欧非三大洲26个国家,组织区域内总人口占世界人口一半,国内生产总值总和超过23万亿美元,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于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格局和世界经济版图、完善全球治理做出了表率。在这一场合提出这一倡议,践行了“上海精神”,印证了不同国家可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互利共赢。在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框架下,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难以有效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捍卫自身权益,在全球事务中代表性和发言权不足。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正是对长期以来被西方主要大国当作国际标准和干涉别国内政工具的全球治理体系中核心规则的破除和反击,倡导坚持国际法治原则,坚决反对某些大国垄断全球治理事务,妄图主宰他国命运,保障各国人民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享治理成果。
■ 以务实管用的合作避免治理落后和碎片化
从全球治理面临的问题来看,全球治理倡议聚焦全球治理应该“由谁治理、如何治理、为谁治理”这个时代命题,给出了当今世界应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全球治理局面问题的答案,再次弘扬了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第一,以坚持主权平等为全球治理的首要前提,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尊严,保障各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权利和机会平等,坚持各国互商互谅、倡导对话协商,反对零和博弈、冷战思维和“小圈子”政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二,以坚持国际法治为全球治理的根本保障,平等统一适用国际法和国际规则。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第三,以坚持多边主义为全球治理的基本路径,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强调全球治理事务共商、平台机制共建、合作成果共享,注重凝聚广泛共识,推动世界多极化。
第四,以坚持以人为本为全球治理的价值取向。尊重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安全权、环境权等,谋求全人类整体福祉。
第五,以坚持力求实效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原则。全球治理注重行动导向,从解决当今世界治理的实际问题出发,统筹协调全球行动,以务实管用的合作避免治理落后和碎片化。
■ 四大倡议各有侧重并行不悖
从全球治理倡议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间的关系来看,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内在贯通。全球发展倡议已吸引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8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全球安全倡议也已得到130多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的支持,已被写入140多份中外双边文件,顺应各国人民殷切期待。全球文明倡议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多边外交文件之中,在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上设立了中方倡导的文明对话国际日。
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提出全球治理倡议,是对始终坚定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的一贯践行,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责任与担当。四个全球倡议分别从发展、安全、文明、治理的维度着眼,聚焦国际发展合作、强调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进全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四者各有侧重但又并行不悖,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治理变乱交织的世界秩序注入了更多正能量。中国秉持守正创新、开放包容精神,不断丰富改革完善全球治理的方法和路径,愿同各方加强合作,在四大全球倡议的指引之下,共同开辟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美好前景。
(作者为中国民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