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小张湾·颜回书院行记

    □ 袁毅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晴耕雨读,得闲饮茶。”“家和万事兴”“天人合一”……乡土中国的民居、民俗和农耕文化真的是一个个人文渊薮和无尽宝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五一”假期自驾出游,发现了一个宝藏的去处——大悟县金岭村,不是景区胜似景区,且免门票费。 

    金岭村四围青山叠起,中为梯田,一条滠水河穿村而过。据说有500多户人家,不到2000名村民,年轻人大多出外打工挣钱,留置在村里的人并不多。让我诧异的是,颜回是山东曲阜人,湖北大悟县小张湾怎么会有颜回书院呢?我问停车场里管理车辆的一个小伙子,他告诉我:金岭村90%的村民都姓颜,尊孔子最得意的大弟子颜回为一世祖。小张湾大多是颜回的后人,移民在此繁衍了70多代。 

    颜回是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极富学问。《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可惜只活了40岁,不幸早逝。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他生活清苦而能安贫乐道,终生未仕而好学不倦。他一生追随孔子,天赋聪颖,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他终生所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宁”的理想社会。 

    大悟此地的鄂北传统民居群始建于明朝中晚期,为颜氏家族67世祖乐书公所建,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居村落之一,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小张湾原有44户居民,由村集体出资集中收储,按照“门楼砖墙山水檐,坐脊盘头布瓦顶”的鄂北民居建筑风格,进行“修旧如旧”式的改造。民居群落仿旧制陈规、原基原材,以今法古恢复重建,整体呈现“框结构、青砖体、土坯墙、石条门、实木顶、黑布瓦、飞龙檐”的建筑风格,既有江南徽派建筑精雕细琢、灵动婉约的气质,又有北方民居刚硬大气、雄伟敦厚的特色。石门楣,立门石,石门槛清晰可见;三进门楼、空斗砖、纯土坯,触目所及,一座原汁原味的古门楼建筑保存至今,见证了小张湾的兴衰和重生,让人不禁发思古之幽情。景点有风雨桥、颜回书院、俯仰亭、农耕文化园等,还配套建有民宿、厨房、茶轩、书吧等今人使用场景,称得上中国传统村落的改建典范。 

    行进在隐藏于青山绿水褶皱带里的民居群落,五月山间、田野的庄稼和绿色植被,生机勃勃,苍翠欲滴。散步到后山登高俯瞰,颜回书院传统民居连片成群,古韵悠然,远处茫茫群峰,山花怒放,林木葱郁。山依水成景,水靠山传神,山水和民居的亲密互拥在这里融合得天衣无缝。 

    生活起居在颜回那个时代及以后漫长岁月的大多数农人,耕读为生,皓首穷经、起于阡陌、达于仕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农人耕读的理想追求。耕作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安身立命;读书可以知书达礼、修身养性、涵养品德。数千年光阴,颜氏勤俭家风、家训辗转流传至今,“复圣”颜回的好学善学与儒家精气神在小张湾的后代子孙身上得以延续光大,还是祖上有德行有才华好呀,“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这里乡村振兴、文旅改造得就如颜回向往的人间乐土。颜回后裔血脉中的农耕文化从来都不是孤寂的、断流的,从古代出发,经由近现代中转,绵延伸展到现在,并通向未来。 

    一路上默读着民居群落砖石、山墙上不同的颜氏家训,颜回后人清白家世廉洁家风代代传承,例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南北朝时期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立身、治家、处世、为学的经验箴言,在村中比比皆是,小张湾颜氏后人以此传给子孙,使之完善德性,增长智识。 

    时光,平安喜乐着,一声不吭。此刻,时光是大自然与生命馈赠的珍贵礼物。我们在时光中回溯往昔历史的青翠风景,在风景中抵达农耕文明的记忆深处。不知不觉到了正午,依依不舍地一步三回头,慢行在奔跑过小雨滴的山间小路上,又嗅闻到灿灿黄菖蒲和青青河边草的扑鼻芳香。金岭村不仅是天然氧吧,自然资源丰沛,而且农耕文明根基深厚,民风淳朴。在小张湾·颜回书院盘桓半日,感受晴耕雨读的农耕文明,体悟儒家文化尤其是二十四孝文化的传承,让我感慨万千,文旅结合复建改造也许是空心村落、空巢村庄的一条有效路径。“耕者有其田”“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些也应是农耕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之一吧。 

    这半天时光,在金岭村,在种植太空莲的清水农田边,我捕捉到一两只田间白鹭的倩影,聆听二三级过河条石形成的潺潺流水……在细雨中且行且走且坐且停,时而在山间绿林溪水边健步踏歌行,呼吸着自然清新的空气,满目葳蕤漫漶的绿植养眼洗肺;时而在古朴端庄、简约大气、沉静典雅的鄂北民居、风雨桥前流连、驻足、寻访、留影,闲坐在横跨滠水河上的风雨桥里,静听暮春风调雨顺的屋檐水滴声,看青砖门楼内二十四孝的图文展板,品味中国人孝文化的精髓,也算是儒家文明的沉浸式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