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4年09月23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一体两面

    □ 齐承水

    一段时间以来,绿色生产力常常被理解为与生态产业相关,甚至直接与山山水水关联。实际上,绿色生产力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之“绿色”鲜明特点,就体现在实现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突破、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时代化表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协同融合。这一论断不仅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研究,而且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力现代化以及破解人类生产力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一体两面

    新质生产力摒弃了损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是以智能技术和绿色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引领的生产力跃迁。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所呈现出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手段,推进经济、产业、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而绿色发展强调将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内化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从而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经济产出。绿色生产力同样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的表现形式。因此,新质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高度统一,一体两面。

    新质生产力之所以是绿色生产力,首先是因为劳动资料的跃迁。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含“绿”量更高的劳动资料,不仅包括数智化升级的高端精密仪器和智能设备,也包括低能耗、低排放或零排放的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硬件支持。从劳动对象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推动绿色科技持续迭代发展,既包括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物质形态对象,也包括海量数据和信息技术等非物质形态对象。其中,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以及碳纳米材料、仿生材料、光电子材料等新材料,能够有效克服传统能源和材料储量不足、不可再生、对环境破坏严重的缺点,降低环境负担,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实现节能减排。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会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也是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重要体现。新质生产力要求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而资源环境创新性配置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环节之一。如碳排放权交易等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创新发展,激励了市场主体技术创新,推动了绿色低碳发展。同时,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新质生产力大都以智能化和绿色化指引各个领域的技术创新,特别是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在传统制造业的绿色转型、良好生产关系培育以及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绿色产业体系就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推进

    产业的优化升级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也是推动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把科技创新战略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布局中,以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新引擎和新赛道,就能打造传统产业绿色发展新高地。

    在实践中,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就是在新质生产力不断培育过程中推进的。新质生产力引领了绿色科技创新,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从多方面促进了绿色产业发展。通过科技创新,传统制造业得到调整和优化,过剩产能得到有效控制,而先进制造业如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则不断发展壮大,这都有助于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新质生产力也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全面推动各类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自身具有绿色属性,还通过创新驱动,促进绿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共进。

    ■ 新质生产力坚持生态优先理念

    新质生产力之所以是绿色生产力,因为生态优先理念贯穿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始终,是推动生产力绿色转型的重要前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把生态优先理念融入到生态环境保护、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社会运行全过程。

    在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顶层设计中,更加注重了生态发展规律和生产力运行规律的辩证统一,擘画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蓝图。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原则,不断彰显生态环境的自然价值、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不断深化对生产力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的再认识,将促进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同频共振。

    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是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中得以彰显的。面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新质生产力能够直面这些生态问题,坚持污染防治优先原则,为生态治理与修复提供动力支撑。发展绿色生产力,就是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生活的生态问题。不断转变传统生产力牺牲生态环境和浪费生态资源的发展方式,积极构建科学的治理模式促进生态系统修复。不断变革生产力发展的传统思维方式,破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污染防治的科技供给,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和科技决策咨询系统,从而为深度参与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智力支持。

    ■ 新质生产力构建绿色生活方式

    生产力的创新发展最终指向的是人的现实生活,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为人们构建绿色生活方式提供了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聚焦人们绿色生活难题,通过技术创新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科技支撑。在规范引导和科学利用资本的前提下,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动力,为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的构建提供物质基础。

    绿色生活方式的构建不仅需要从当前生产力发展方式入手,还需要从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消费方式进行思考。具体来说,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致力于提供更多普惠健康的产品,从客观环境层面为人们养成绿色消费方式提供支撑。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拓展了绿色生活空间,为人们构建绿色生活方式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减小,人们的生存空间也逐渐被拓展,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要已经成为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考量。新质生产力注重可持续发展,在赋能生态环境修复中构建生态环境发展新图景,让人们共享绿色生活空间。从根本上看,人的绿色生活方式指向的是高品质生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重视人们生活的“量”,而且更加注重人们生活的“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始终贯穿于“五位一体”的文明实践活动,积极把健康中国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纳入到高品质绿色生活的发展体系中来,科学处理好人的发展需要和环境保护需要的关系,进而为人们创造更优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在不断促进人的高品质绿色生活中,积极打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和谐共生的崭新生活新高地。

    (作者单位为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