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涂举学)近日,市交通运输局发布了武汉市关于贯彻实施《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2025年将新开通学定制公交20条。截至目前,全市已开通119条定制通学公交。
2日下午5时30分,武汉公交六公司驾驶员高威像往常一样,提前一小时驾驶定制公交D658路来到钢城二中,等待学生放学。
“D658路是一条通学公交,从钢城二中到杨家寨,杨家寨位于四环外,较偏远,行程约30分钟。”高威说。
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如果孩子们放学乘坐普通公交回家,必须从钢城二中走到和平大道青宜居,步行约10分钟,还要过马路。但是乘坐定制通学公交,出校门就能上车。
“刚开始只有几个孩子乘坐,现在开通一年了,坐车的孩子越来越多。”高威说,目前这台车固定有19个孩子乘坐,每个孩子都有座位。
初一、初二正是喜欢打闹的年纪,只要有孩子在车上嬉戏,高威会“严厉”制止。“驾驶通学公交,责任重大,安全第一。”因此常常有人说他“说最狠的话,做最柔软的事”。
晚7时许,记者来到思久高级中学,D651路通学公交驾驶员黄梅刚送完一趟高一学生,现在正等高二学生放学。
“黄妈好!”“黄妈,车上好暖和。”晚7时20分,高二放学,许多孩子亲切地和黄梅打招呼。
“我自己有2个孩子,老大也在上高中,因此对待这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黄梅笑着说。
天气逐渐变冷,黄梅总是提前打开车厢空调,给座椅铺上棉坐垫,还给冰冷的扶手包上布条,让孩子们上车感觉温暖如春。
黄梅拿出一个“百宝箱”,记者看到里面有碘伏、棉签、创可贴、卫生巾、一次性雨衣、暖手宝等,还有糖果和硬币。“准备糖果,是担心万一有孩子突发低血糖,准备硬币是担心孩子万一需要零钱。”细心的黄梅考虑很周全,她甚至在车上备了一些小零食,因为孩子们放学时正好是饿的时候。
也正因此,孩子们都喜欢喊她“黄妈”,有人早上会给她带洗干净的苹果,有人会送她一根棒棒糖。
学生家长郭利斌在网上记录了黄梅为学生们做的点滴小事:一名同学突然流鼻血,黄梅立刻通知家长,并马上采取措施止血;有学生下车匆忙忘拿雨伞,黄梅拿起雨伞追了上去;有学生不小心将耳机遗落在车上,黄梅清理车厢发现了,多方联系找到那名学生。
武汉公交六公司十车队队长桂颖涛介绍,青山区最早的通学公交D647、D648、D638于去年11月开通,从市49中出发,开通3条不同的通学线路,分别前往金鹤园小区、余家头德平路、徐东平价才华街。
“刚开始试运营一周,免费试坐都没有人,但现在每天接送学生近200人次。”桂颖涛说,定制通学公交解决了许多家长每天接送孩子的难题。前期线路调研,他们会按照家长提供的住址,设计线路和中途停靠站点,尽量保证每个孩子能从“家门口”到校门口。
D638路司机宋乐说,每条线路都有家长群,所有消息会第一时间发布。如果有孩子没有准点上车,也会和家长联系确认。
D644路公交司机王茜最大的感受是,孩子们集中坐公交回家,接孩子的私家车数量减少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校园周边交通压力。和同学一起坐公交回家,也是孩子们难得的放松时间,可以一起交流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