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4年12月09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一两百元的羽绒服质量难保证

检验机构:关键要看“绒子含量”

    长江日报讯(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刘勇)眼下,羽绒服热销。真羽绒与假羽绒的区别在哪里?多少钱的羽绒服才靠谱?这里告诉你可靠的答案。

    12月8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看到,来自华中地区的多件羽绒服以及一袋袋羽绒原材料正在接受检测。

    检测发现,市面上不合格乃至劣质羽绒服往往是用“飞丝”代替真正的羽绒填充到服装中。该检验中心主检工程师唐金波边介绍边展示真羽绒和“飞丝”的区别。

    羽绒主要来源于鹅、鸭的腹部朵状绒毛。由于独特的星朵状结构,羽绒能够形成良好的保暖层,保暖效果优于棉花、羊毛、蚕丝等其他天然保暖材料。

    合格羽绒服内充绒应该是绒子,也叫绒朵。记者看到,绒子像一朵朵小小的雪绒花,面积约1平方厘米。它们有着绒核和绒枝,用手摸上去感觉像棉花,但比棉花更轻柔。

    劣质羽绒服充的是“飞丝”,“飞丝”是羽丝和绒丝的混合物。羽丝是羽毛上掉下的丝,绒丝是羽绒上掉下的丝。“飞丝”看似为羽绒的一部分,其实只能算“边角料”,保暖效果很差。

    记者发现,绒子和“飞丝”远看都是白花花一片,但近看区别很明显,“飞丝”看上去像一堆散沙,没有成形的绒朵,摸上去也像细沙,缺乏柔和的感觉。

    唐金波介绍,2011年的国家推荐性标准用“含绒量”来衡量羽绒量,而2021年新的国家推荐性标准改用“绒子含量”来衡量羽绒量。这意味着标准更严格,羽绒主要由绒子构成,“飞丝”不能是主要成分。在新的国标中,绒子含量要达到50%以上才能算一件羽绒制品,否则就不能叫羽绒制品。

    对消费者而言,不可能打开羽绒服内部查看绒子含量,主要还是通过查看服装的吊牌、水洗标判断羽绒服的品质。唐金波介绍,根据新国标,规范的羽绒服标签应该标有绒子含量,如白鸭绒80%、白鹅绒90%等。绒子含量越高,羽绒品质越好。

    羽绒服标签还应标有充绒量,短款羽绒服的充绒量应该达到130克以上,长款羽绒服的充绒量应该在230克以上。当然,一些薄款羽绒背心可能达不到这一数值。

    对羽绒服的检测有多项指标,如绒子含量、蓬松度、浊度、耗氧量等。唐金波展示了几份企业送检羽绒服的检测报告,最受关注、检测最多的是绒子含量。如果绒子含量达到羽绒服标称的含量,在这项指标上就是合格的,反之不合格。比如,一件羽绒服标称含90%的白鸭绒,那么检测的2克羽绒样品中绒子含量就应该达到1.8克左右。

    从价格上看,鸭绒的成本为500元—600元/公斤,鹅绒的成本超1100元/公斤,一件能称得上羽绒服的衣服仅羽绒自身的成本就达一两百元。因此,一两百元的羽绒服很难保证质量。

    “一分价钱一分货”在羽绒服上体现得特别明显。检测中发现,品牌羽绒服总体质量更经得起考验。唐金波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品牌羽绒服,对网上推销价格明显低于成本的羽绒制品保持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