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1月29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专家解读春晚武汉8分钟

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

    江汉路步行街灯火辉煌,舞龙表演让节日氛围拉满。

    演员们在长江游船上载歌载舞。

    本版图片均由长江日报记者高文举 摄

    □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汪文汉 周满珍 郝天娇 万建辉

    “作为武汉人,真的好骄傲啊”“武汉是最好看的春晚分会场”“融入了传统和科技,好看”“惊呆了,太酷炫了”“取景选角叙事审美,样样在线,必须点赞”……武汉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除夕夜,作为央视蛇年春晚的4个分会场之一,前后约8分钟的武汉镜头,向世界传播一个“可爱可敬”的文化中国形象。

    ■ 亮

    武汉之光

    展示中国自信

    央视春晚开始后,武汉以一束光与观众见面。“这束光,让所有人对‘熠熠生辉’‘独树一帜’的感受具象化了。”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荣凯说,这束光是自光谷地标星河广场发出的光射线。

    在赵荣凯看来,直冲天际的这束光,照亮的是“独树一帜”的产业,是难中求成的城市。这束光被如此演绎,非常提气。光通信连接世界,而武汉之光向空中铺出一条“太空电梯”,更是展示了武汉凭“光”吸引全球资源的雄心,结合近期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也展示了中国自信——不用你照亮我,我来照亮世界。

    赵荣凯认为,春晚镜头中的其他光谷地标,都是被精挑细选的。武汉市新能源研究院大楼(“马蹄莲”地标)所在的武汉未来科技城,科技“内涵”十足;星河广场上翱翔的无人机,织起的是武汉在全国率先设立的低空共享无人机应用示范区……

    赵荣凯说,武汉是世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开“窗”展示的是“赛博武汉”,更是“赛博中国”。

    ■ 勇

    武汉长江大桥展现

    人民坚韧不拔精神风貌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副总工程师、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徐恭义,在央视春晚中看到武汉长江大桥和古田桥时,心潮澎湃,“为武汉桥梁的发展而自豪”。

    徐恭义表示,武汉长江大桥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桥”,它不仅是武汉的城市名片,更是中国桥梁建设的里程碑,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春晚中展示武汉长江大桥,能够生动地体现武汉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徐恭义认为,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与武汉的城市精神高度契合。通过在春晚中展示大桥,可以更好地展现武汉人民坚韧不拔、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

    中铁大桥局设计分公司高级工程师林明伟介绍,古田桥位于汉江上,连接汉口和汉阳,被誉为“武汉最美桥梁”。它不仅是交通要道,也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在林明伟看来,古田桥代表着武汉的现代化与时尚气息,展示了武汉在城市建设中对美学和品质的追求,体现了武汉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城市形象。

    ■ 念

    以抗日英烈命名道路

    英雄之城的永远缅怀

    当烟花在武汉长江两岸腾空而起,瞬间点燃了整个江城,演员李现带着武汉市民奔跑过张自忠路、郝梦龄路、刘家麒路和陈怀民路,跑过历史,跑向未来。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对于央视春晚的这些镜头,武汉城市史研究专家王汗吾倍感激动:“武汉这座英雄城市,对抗日英烈有永远深情的缅怀。”

    王汗吾表示,汉口这4条以抗日英烈命名的路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为了纪念在1937年“七七”全面抗战以后牺牲的抗日英烈。

    “继平津沦陷、上海南京沦陷以后,中国全面抗战进入武汉抗战时期。”王汗吾介绍,武汉会战开始到武汉沦陷,是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的转折点。这4条道路的命名,不光彰显了中国人民抵抗日寇侵略的坚强意志,也体现了武汉作为抗战初期战时临时首都的战略地位。

    王汗吾说,缅怀先烈,致敬英雄,铭记历史,吾辈自强。如今在春晚的镜头里,这座英雄城市已是万家灯火处,家国两团圆。

    ■ 振

    钟鼓同时出现

    意味着隆重和盛大

    “除夕看过央视春晚中的武汉画面,很是震撼!曾侯乙编钟、虎座凤架鼓等荆楚代表性文物多次出现,展示了湖北武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钟鼓齐鸣,振奋人心,鼓舞士气,体现了武汉这座城市的英雄气概!”湖北省社科院原院长、楚文化研究专家刘玉堂说。

    刘玉堂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编钟在古代是国之重器,古代重大庆典和节会都必须敲钟为仪,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之首,除夕春晚出现编钟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鼓在古代是礼乐重器,春晚出现虎座凤架鼓和群众击鼓场面,也是恰如其分的。合起来看,钟鼓齐鸣是中华民族重大庆典和重要节日的象征,是气氛和谐热烈的标志,所以看到钟、鼓在春晚武汉分会场同时出现,意味着晚会的隆重和盛大。

    “武汉作为楚文化的核心区和湖北省的省会,曾侯乙编钟和虎座凤架鼓同时在春晚武汉分会场亮相登场,表明了春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赓续,对地域文化的弘扬,而且钟鼓齐鸣也昭示着武汉人的锐志与雄心。对于全国乃至世界人民认识武汉璀璨的历史文化、领略武汉优美的城市风貌、感知武汉独特的风土人情,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 美

    黄鹤楼集中体现长江山水之美和建筑文化之美

    黄鹤楼作为一种民族历史叙事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浪漫超越的精神世界。

    “黄鹤楼在央视春晚中多次闪亮出现,还有动画的黄鹤飞翔的画面,并与武汉长江大桥连接在一起,这充分展示了武汉这座长江文化的典型城市的特色:长江、汉江交汇,开放包容,雄浑大气,英雄浩气,激励人心!”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教授介绍,位于武汉蛇山之巅、万里长江之滨的黄鹤楼,被称为“天下江山第一楼”。春晚选择在黄鹤楼前设立舞台,十分符合春节作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质特征。黄鹤楼的宏大背景,体现了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英雄品质。看到黄鹤楼,我们就不由要想到岳飞《满江红》的“壮怀激烈”,想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1938年武汉会战,1998年武汉抗洪等等,那种不胜不休的坚毅品质,正是“江城”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气质,也正是长江文化的内在品质。

    傅才武介绍,黄鹤楼作为一种民族历史叙事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浪漫超越的精神世界。被誉为“唐诗第一”的崔颢《黄鹤楼》、千古名篇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情感内涵,表达了中华民族内心最真挚的家国情怀、亲情友谊以及深沉的乡愁。

    傅才武表示,黄鹤楼坐拥长江,俯瞰长江、汉江交汇三镇鼎立的自然形胜。黄鹤楼集中体现了自然长江山水之美和人文长江的建筑文化之美,通过春晚,向世界传播一个“可爱可敬”的文化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