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刘克取 实习生王昱麟 通讯员武仁轩 黄安琪)“2024年,盛隆电气发布了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配电柜AI-iPanel,它不仅会说话,还会思考、懂管理……”在武汉光谷盛隆电气集团大厅,身着天蓝色职业装的潘靖童正在讲解。这位“00后”女孩笑眼弯弯,清脆悦耳的嗓音在展厅内回荡,专业术语与生动案例信手拈来。
“多亏了见习岗位,为我推开了就业之门。”毕业于湖北理工学院的潘靖童,2024年9月入职盛隆电气见习岗位,2024年12月见习期满后被公司正式留用,转正1个月后,她又顺利竞聘上“人文经理”一职,现在她的团队里已有3名成员了。
毕业时,一次偶然机会,希望在武汉工作生活的潘靖童看到了武汉大学生就业见习岗位信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向盛隆电气投出了简历。作为武汉市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盛隆电气在研发、设计、工程、营销等核心岗位均设有配套见习岗,构建了“见习—培养—晋升”全链条人才服务体系,累计培养近千名就业见习人员,不少人都成长为公司骨干。
面试邀约来得很快,经过三轮面试,去年9月她顺利上岗,成了一名见习讲解员。为了吃透产品知识,她反复研读技术资料;为了掌握工艺细节,她主动深入智慧工厂,向各条线的老师傅们请教……见习期满后,潘靖童被公司正式留用。
“装配工作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下车间调研时,我发现工友们有必要适时补充能量。”潘靖童上岗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智慧工厂出入口设置“能量补给站”,上面总是摆满了各类零食点心或饮品,把写字楼的茶水间“搬”到了工厂里,这个暖心举措获得一致好评。
今年上半年,市人社局会同各区和市直相关部门深入挖掘筹集了7200多个就业见习岗位,涉及智能制造、信息技术、金融等数十个行业,对见习单位按规定给予补贴,不断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才”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