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旭
我已有整整30年没有到过武汉了,这次路过转车便停了下来。心想名闻天下几十年的汉正街一直没有去过,就决定去走一走。
坐进出租车,司机就问:“你要去汉正街的什么地方?”
我说:“汉正街不就是汉正街吗?”他说:“汉正街不只是一条街,而是一大片街区。我想问的是具体的地点。”我讲不出地点,不知该怎么回答。
他又问:“你想去买什么东西?”见我没有回应,他就说:“是想买床单,还是买衣服,或者买鞋子,你想买什么,我就带你到什么地方。”这下我明白了:“我没有买什么的计划。汉正街名声在外,我是慕名而来,就想到处逛逛而已。”
“哦,这就好办了。汉正街以前人山人海,近年一些商铺搬到北面去了,不过还是很繁华的,我就把你带到最热闹的地段吧。”
“很好。”我点头。这才注意到,他是一个50岁左右的人,热情又可靠,我想上他的车上对了。
在多福路临下车时,他又问:“之后你要去什么地方?”我答:“武汉站坐高铁。”于是他又提示道:“等一会你打车,就告诉司机沿江边走,过二七桥,路近,不塞车。”他还担心我听不懂,解释说:“就是二七大罢工的二七。”
真是细心又周到呀。我不禁连连感谢。
逛了一圈之后,想去找卫生间。向路人一问,说所有大楼里都有。在一栋大楼门口,对面走过来一个约40岁的女子。我一个七老八十的人,似乎怎么称呼她都不合适,于是就只好来了一句“请问”。她也只是三个字回答:“跟我来。”
只见她手拿一只饭锅,里面装着一些大米。看来她是住在这旁边的商铺,正要装水煮饭呢。问到她是问对了。
跟着她走到负一楼一个卫生间,不料正在整修。她转身上了楼梯,说:“还是跟我走。”我听话地跟着她上到二楼,在卫生间门口,她指着一个“男”字,说:“就这里。”我的感谢来不及说出口,她已转身走进另一间了,她明显不在意我的谢意。
又逛了一圈大街小巷之后,我瞄了一下时间,才发现手机快没有电了。我思忖所有的大楼小店都会有充电插口,可是我怎么好意思开口呢?抬头见到一所“中信银行”,我想这里可以一试,便推门进去。
迎面走来一位帅哥,不到30岁。不等他询问,我先开了口:“不好意思,我的手机没电了,不知能给充一下电吗?”他报以微微一笑:“可以呀。”于是他带我来到一个靠沙发的充电处,问:“带了充电器吗?”我说:“有的。”他指着沙发:“你就坐在这里充电吧。”我情不自禁地说:“好!真是太好了。”
我静下心来,回想遇到这一连串事情,心中不免好一番感动。一路都遇到热心人,都是不知名的陌生人,我的运气太好了。不过,碰到一个好人可能纯属偶然;可是碰到的所有人都是那么热情,那么好客,那么耐心待人、助人为乐,还有问路时每一个给我指路的人,在摊档里乐意给我换零钱的人,好人太多这就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了。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一种品性;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就是一种风气呀。
这些事,留在心里就是我对武汉的印象,就是武汉这座城市的形象。这些人,我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他们就是武汉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