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7月15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大武汉一日

    ■ 故事    

    高校善举让我延续善意

    我是一个胆小鬼,但今年暑假,我想鼓起勇气大声表白我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给学校打个“广告”。

    作为一名在恩施山区长大的孩子,在2024年进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前,家庭的状况让我心里藏着许多不安。

    去年暑假,我的母亲正在经历癌症手术,我和家人在手术室外焦急等待,突然,一条短信像一缕阳光照进了阴霾:“你好!欢迎加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家庭……为你们准备了一份‘入学’暖心礼包,礼包包含:400元饭卡、100元水卡、100元网卡……”妈妈一出手术室,麻醉劲还没过,我就迫不及待跟她分享这个好消息,她也欣慰不已。

    开学后,我更是感受到了学校如家般的温暖。在学校的“绿色通道”办完入学手续我就收到了暖心礼包,里面饭卡、网卡和水卡一应俱全。看着这些,站在陌生的校园里,突然就觉得踏实了。

    那天,志愿者特别贴心,领暖心礼包时他们询问我:“同学,你吃饭了没?”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们立马从后勤拿了饭和饮料给我,后来还特意到宿舍看望我,问我住得习不习惯。这些细节像一股暖流,悄悄化解了我的紧张。 

    之后,学校对于我的一系列帮助,如助学金、勤工助学的岗位、好心资助人每月给我寄的生活费……这都让我心里都稳稳的,不用再为生活费烦恼,更重要的是极大地减轻了家里的负担。

    印象最深的是申请助学金时辅导员的那条私信。原本以为,我上交的材料只能拿到二等助学金,可辅导员看过我的材料后,特意私下发消息让我试试申请更高一级的助学金。她的措辞特别温柔,字里行间都在照顾我的情绪,生怕哪句话让我觉得不舒服。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些政策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背后的校内工作人员是真的在用心帮我们。而且,学校评定助学金从不让我们在同学们面前公开评比,都是一对一沟通,这份对自尊心的保护,比任何帮助都让人觉得温暖。

    去年冬天的寒衣补助也让我记忆犹新。学校没有统一发一样的衣服,而是提前让我们填表选喜欢的样式和颜色,后来收到的冬衣既合身又好看。原来在学校眼里,我们不仅要温暖,还要穿得体面。

    学校的资助、老师的关心、身边人的帮助,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被善意托举的滋味。所以,我加入了学院的志愿者协会,想把这份温暖继续传递下去。前不久,我刚从位于鄂州市梁子湖区的涂家垴镇中学支教回来,现在想起孩子们的笑脸,心里还热乎乎的。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只要有一点点微光,去照亮孩子们心里的渴望,去悄悄松动那些困住他们的观念,就也许可以帮助到一颗想发芽的种子,让他们破土新生。现在的我心里装满了感恩,也明白了“被帮助”从来不是负担,而是被世界善良对待的证明。

    最后,我特别想对和我有过类似经历的人说:别害怕开口,别独自硬扛。学校的政策、身边的善良,都在悄悄为我们托底。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带着这份爱好好努力,然后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共同延续这份善意。今年的高考生们,千万别放弃学习,有和我一样困难的同学,可以选择中南大,让爱回家。

    ——大武汉客户端网友@等不到十点

    (整理:沈欣 实习生刘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