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记者李建华 通讯员樊云云
小龙虾养殖面积达94.7万亩,全国开设潜江龙虾品牌店超4000家,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7月10日,我省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潜江市落实“虾十条”的工作情况,潜江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潜江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潜江市聚焦“四季有虾”、工厂养殖、标准制定、精深加工、菜品创新等关键环节精准突破,推动“潜江龙虾”由一季红变四季红、由一桌红变满堂红、由一城红变天下红,加快形成千亿龙虾特色产业集群。
■ 全国开设潜江龙虾品牌店超4000家
202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虾十条”,明确“潜江龙虾”为湖北唯一小龙虾区域公共品牌。据介绍,两年来,潜江通过实施一产提效、二产提质、三产提级、品牌提档“四大工程”,推动龙虾产业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年交易总量达80万吨,实现跨越式发展。
潜江市全力推进养殖扩面增产,小龙虾养殖面积达94.7万亩,其中虾稻共作面积89.7万亩,打造万亩养殖基地13个、千亩基地70个。上半年全市小龙虾收储加工量达25.2万吨,同比增长5.9%;构建小龙虾供应链平台,完成1094家企业上链,累计实现交易额161.2亿元。
与此同时,深入实施“百城万店”,全国开设潜江龙虾品牌店超4000家,晓飞歌“小龙虾驿站”已开业503家,近期待开业700余家;在汉设立8个相关窗口,中央厨房实现活虾冷链直供等。国家级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累计建成分中心27个,覆盖全国600多个大中城市,上半年交易量17.7万吨、同比增长3.74%,交易产值75.27亿元、同比增长4.4%。
“2025年‘潜江龙虾’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527.2亿元。”潜江市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表示,在品牌提档方面,上半年潜江市新增授权小龙虾加工、餐饮企业45家,授权企业总量突破308家;“潜江龙虾走出去”上海站现场签约10.45亿元,鲜活虾市场签约1.2万吨。
■ “四季有虾”满足消费者“时时尝鲜”需求
“以往是‘春卖虾苗夏卖虾,寒冬腊月空塘趴’,现在‘四季有虾’,实现全年均衡供应,满足消费者‘时时尝鲜’需求。”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章云介绍,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全市累计上市冬虾约2.4万吨,实现产值约21.9亿元,有效填补了冬季小龙虾市场供应空白。
近年来,湖北省高度重视小龙虾产业发展,“虾十条”明确提出重点攻关“四季有虾”等产业关键技术难题。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核心环节,成功攻克了小龙虾养殖季节性的产业瓶颈,突破了传统养殖模式的局限。
“与传统养殖相比,‘四季有虾’模式效益显著提升。”章云表示,除了填补了市场“空档”,“四季有虾”模式还大幅提升了养殖效益。育养分离等技术的集成运用,实现了苗种自供,亩均节约苗种成本1000元,并保证了投苗成活率。在养殖模式上,实现多茬养殖,其中“四季有虾”池塘模式亩产优质商品虾超800斤,亩均增收超2000元。
“产业韧性也增强了,有效规避传统虾稻模式集中上市导致的价格‘波谷’,有力提升了产业稳定性和养殖户抗风险能力。”章云说。
■ 产品出口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没有小龙虾的夏天是不完整的”“啤酒+小龙虾,快乐回来啦”……炎炎夏日,作为餐桌上的顶流、代表中国“深夜食堂”里的C位,小龙虾的魅力越来越诱人。
位于潜江后湖234国道边的中国虾谷小龙虾交易中心,是全国交易量最大、辐射力最广、影响力最强的小龙虾交易市场。市场共有660余家档口,日均都有2000吨小龙虾从这里出发,奔赴全国食客的餐桌。
与交易市场相隔500米的虾谷快运物流中心,也是一派忙碌景象,快运车辆整齐排列,每排12个上车口分别标注着北京、上海、成都、西安、昆明等城市名称。上午8时,工人们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捡货、搬货、装车,动作娴熟而迅速。今年端午节前后,小龙虾出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0%。
游客纷纷奔赴潜江“嘬小龙虾”。数据显示,潜江火车站“五一”假期5天旅客回程发送量为52638人次,比去年增长278.4%,龙虾节期间到访游客也创历年之最,生态龙虾城各家龙虾主题餐馆客流量“爆棚”,餐饮消费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0%,全市酒店的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5%。
小龙虾也深受国外消费者的喜爱。小龙虾系列产品出口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创汇额达3亿美元;小龙虾的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出口创汇连续10多年位居全省、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