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科技赋能 打造区域医疗新高地

    武汉市汉口医院党委书记陆华新介绍,心肺康复大楼占地5.6万平方米,总投资超5亿元,新增床位600余张。投入使用后,医院开放总床位数达到了1500张。配备了直线加速器、PET-CT、双向C臂血管造影机等大型高精尖医疗及影像设备和1000多平方米的消化内镜中心,引入人脸识别系统、智慧物流传输系统等智能化手段。

    一楼的高压氧舱首创“过渡舱应急救援”和“270°医患可视观察窗”,既能保证批量患者的治疗效率,还能为应对主舱内的紧急状况提供有力保障,相当于为危重症患者开辟了专属治疗通道,大大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及时性和成功率。“在中心城区有如此配置的高压氧舱,汉口医院是第一家。”陆华新说。

    三楼的新内镜中心引入NBI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等尖端设备,让早期肿瘤的筛查更加精准,复杂病变诊疗更全面,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四楼的一体化康复作业区被打造成“全维度康复港”,这个占地2400平方米的治疗空间,不仅配备了十大功能分区,比如PT、OT、ST、儿童康复、物理康复、神经调控康复、心肺康复、智能穿戴等区域,更创新采用了“医疗—治疗—护理”三师共管模式。将人工智能与康复治疗相结合,通过智能康复机器人辅助运动、脑机接口辅助吞咽功能等,为昏迷促醒、脑卒中患者提供高效治疗。陆华新称,心肺康复大楼启用后,康复医学科将以新空间激发新动能,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打造集精准评估、特色治疗、全程管理于一体的示范平台。

    新大楼有21个临床科室入驻,覆盖康复医学科、老年医学科、心内科、中医科、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疼痛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儿科等专科,依托多学科协作模式,实现“患者不动专家动”的精准诊疗,能一站式解决患者健康问题。

    “包括心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内的多个科室都设置了专科重症监护室。”陆华新称,此举让医院的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再升级。他介绍,心内科设有14张重症监护床位,专业重症医生能无缝衔接完成各种急诊手术,实现了极速响应、极精准心电监护、极专业心血管重症救治和极高效手术,心血管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新增的神经重症监护室,标志着急危重癫痫持续状态及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救治能力再上新台阶。

    陆华新书记表示,从“硬件焕新”到“功能升级”,从“技术赋能”到“服务升温”,心肺康复大楼不仅成为百年汉医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更以数字化、智能化、舒适化的医疗服务,为武汉东部区域医疗格局注入强劲动能,为市民铺就温暖的品质医疗之路。

    文/刘璇 丁萌 陈斯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