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西进托蔡甸,健康新城惠民生。八载深耕,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蔡甸区人民医院)在蔡甸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区卫健局全力支持下,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的深度托管,正以破茧之势书写武汉西部区域医疗新篇章。
“让武汉西部地区百姓就近享受国家级品质的医疗服务,是我们不变的追求。”协和江北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解决蔡甸百姓“看病难”的民生痛点,到打造“国际范儿”的医疗地标,这座“家门口的协和”正成为武汉打造国际医疗创新高地的西部支点。
■ 美国大学生、印度籍宝妈纷纷点赞
武汉医疗服务刷新认知
今年7月,19岁的美国大学生马修(化名)被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折磨3年,夜间严重打鼾让他长期饱受失眠之苦。经同学介绍,他跨越重洋到武汉协和医院求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李云程教授接诊时迅速判断,“双侧扁桃体肿大,已阻塞咽腔四分之三,必须尽快手术”。当日下午,马修顺利入住协和江北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并完成术前检查。次日上午8时许,李云程教授主刀的“悬雍垂腭咽成型+双侧扁桃体等离子切除术”,借助低温等离子技术,让原本需两小时的手术仅用70分钟便顺利完成。术后6小时,马修就能进食温凉流质食物。术后次日,即可正常交流。
“这家医院用专业、高效与人文关怀,刷新了我对中国医院的认知。”马修在协和江北医院住院期间,医护们用翻译软件定时提醒用药与饮食禁忌,聊天记录里满是中英文对照的康复小贴士。马修说:“这场跨越太平洋的求医之旅,不仅让我摆脱了多年病痛,更让我亲身体验了武汉医疗服务的速度与温度。”
今年4月,印度籍孕妈伊克拉·贾拉尔在协和江北医院常规产检时发现是二次妊娠且为瘢痕子宫,已怀孕39周,B超显示胎儿已成熟,但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约1.0毫米,有瘢痕子宫风险,经双方商议后于次日行剖宫产手术。医院产科首席专家刘卫良操刀,新生儿顺利娩出,但10分钟后出现“新生儿肺炎”。
“别担心,我们整个团队都会全力守护您和宝宝。”刘卫良轻声安慰产妇,医护人员利用简单英语、翻译软件打破沟通障碍。回到病房后,产科主任杨月美带领团队密切关注伊克拉·贾拉尔的生命体征和术后恢复情况,主治医师刘佳每日多次查房;护理团队不仅在生活护理上无微不至,还特别关注产妇的产后心理健康,耐心指导合理饮食;在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对宝宝进行了抗感染、补液等一系列精心治疗,宝宝逐渐好转。5天后,母婴均顺利出院,并留下一封感谢信。
近年来,蔡甸区深入开展“四大比拼”,大力实施“十大工程”,持续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推动医疗服务能力整体跃升。协和江北医院作为区域医疗核心枢纽,在“名医、名科、名院”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引进高端医疗技术、优化诊疗流程、强化智慧医疗应用,不断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与此同时,蔡甸区积极打造国际化医疗服务环境,为外籍患者提供便捷、高效的诊疗服务,也为区内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健康保障。“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前来就诊正是蔡甸区医疗服务国际化、品质化的生动体现,也展现了武汉在打造国际医疗创新高地进程中的开放与包容。”医院相关负责人说。
■ 36个重点专科聚能强基
践行“大病不出区”为生命托底
2017年起,协和江北医院借力协和“国家队”优势资源,大力培育重点专科,医院按照三级医院创建标准,将学科按专业进行细化,现设置有重症医学科、普外科、手足外科、神经内科等临床医技科室49个,全面满足了区内市民的健康需求。经过多年发展,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多点开花,36个学科建设成为省、市、区级重点专科。胸痛中心、房颤中心通过国家级认证,卒中中心通过省级认证,高标准放疗中心落户,数智化病理中心、国医堂、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依次建成。
今年7月,协和江北医院成立消化系统疾病整合医学中心,以“全流程管理、精准化诊疗”为目标,整合肝胆胰外科、胃肠甲乳外科、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肿瘤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放射科、超声医学科、病理科、临床营养科等相关学科资源,打破学科壁垒,构建起覆盖预防、诊疗、治疗、康复的全链条医疗服务体系,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高质量诊疗方案。“整合医疗不是学科的简单叠加,而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重构。”该中心主任钱祝银教授表示,患者在就诊初期即可获得包括手术、放化疗、介入治疗、内镜微创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的个性化方案,形成从评估到康复的闭环管理。
近年来,协和江北医院始终践行“大病不出区”。90岁高龄老人突发急性心梗,医院急诊科、心血管内科与介入医学科组成的医护团队争分夺秒,用精湛医术和温暖关怀为高龄患者点亮生命之光。胸痛中心凭借无缝衔接的多学科协作,持续优化的流程,确保院前接诊、转运途中、院内救治各环节“零延误”。
卒中中心团队通过多学科协作,为一名63岁脑梗患者实施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仅用1.5小时开通闭塞血管,术后患者偏瘫肢体完全恢复,重获新生。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超声医学科展开多学科协作,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标志着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实现新突破。
肝胆胰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胆总管壶腹部恶性肿瘤患者解除病痛,还为一名年逾古稀、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且合并肝细胞癌的老年患者实施腹腔镜下肝恶性肿瘤微波消融术,展现医院在肝胆疾病微创治疗领域的卓越实力。
■ 构建“1+1+4+12+N”医共体模式
织就武汉西部百万居民健康网
未来,协和江北医院将在武汉协和医院全面托管下,积极响应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的决策部署,创新构建“1+1+4+12+N”紧密型区域医共体模式。该模式以武汉协和医院为龙头,核心主体枢纽的协和江北医院为“引领”,蔡甸区疾控中心、区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和区精卫中心为“补充”,12家街道乡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属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区、街、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医共体内纵向到底的合作与帮带、医共体间横向到边的协作与竞争的高效运转模式,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武汉西部地区百万居民织就一张布局合理、层级优化、功能完善的健康保障网。
“让疑难重症不出区、常见病留在基层,是医共体的建设目标。”协和江北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专家驻点、远程会诊、人才培训等方式,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对点下沉,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国家级诊疗服务。不仅为蔡甸及周边居民构筑起家门口的健康坚实屏障,更为武汉西部区域医疗格局优化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在打造“人民满意的武汉西部区域医疗中心”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文/关馨 吴帅 汪姝冕 商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