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武昌区以专业化干部队伍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武汉滨江数创走廊管委会工作专班负责人贺耀辉(右一)陪同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公司和装修团队,逐项确认装修细节。

    栾嘉雯 摄

    □ 长江日报记者杨蔚 通讯员况昕昀

    2025年武汉上半年经济运行“期中考”成绩出炉,武昌区地区生产总值半年突破千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均列全市第一。8月5日,“2025年赛迪百强区”榜单发布,武昌区连续6年保持全省第一。

    成绩背后是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努力。今年,武昌区深入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部署要求,实施产业链长制、大招商格局、“零号员工快线”等工作机制,以专业化干部队伍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 “抢时间就是在为企业省钱”

    企业感受“武昌速度”后推介伙伴落户

    “抢时间就是为企业省钱!”是武昌区商务局流通发展科的工作人员在服务企业时不约而同遵守的“准则”。

    去年,阿里巴巴集团淘天集团计划“双十一”之前将天猫优品落户武昌。“当时就三天时间,企业很是着急。”武昌区商务局流通发展科科长王静回忆,“那段时间每天要打20余个电话,企业有需求,我们就必须争分夺秒落实。”

    感受到高效落户的“武昌速度”后,该集团公共事务总监胡冠男逢合作商户便大力推荐武昌区办事效率。今年上半年,在他的推荐下,科沃斯、好太太、小熊等10个品牌落户武昌区。

    “为了让10个品牌尽快落户后能参与‘以旧换新’政策,我们联合审批局、街道、税务局开展一对一专人服务。”王静说,如今商贸企业在武昌基本可实现“3天内落户”。

    今年1—7月,武昌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500亿元,规模全市第一,增速连续27个月领先。

    “商贸发展日新月异,只有比别人学得更快、走得更快,才能抓住市场‘流量’。”流通发展科5名干部均为“95后”,王静说,团队年轻“会玩”,创造性也更强。

    ■ “练就专业本领,当懂企业的内行人”

    一天跑了18栋楼为人形机器人“找房”

    “8月底投用有没有堵点?”8月13日,武汉数创大厦29楼,武汉滨江数创走廊管委会工作专班负责人贺耀辉陪同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公司和装修团队,逐项确认装修细节。

    今年2月,为促进“荆楚”人形机器人在武昌区尽快安家,由武昌区经科局、首义科创投集团等部门组成“零号员工”服务专班,协调解决“安家”过程中的各项难题。

    人形机器人经常要带着“威亚”爬坡、奔跑训练,其吊装支架要求场地层高在5米以上。

    “一般写字楼无法满足需求,我们在一天内详细梳理、走访调研滨江走廊内18栋楼宇层高情况,最终选定武汉数创大厦29层,其6.3米的层高刚好符合企业需求。”贺耀辉回忆,企业最初预期仅为低层厂房,如今能在摩天大楼完成人形机器人的“空中漫步”,很是惊喜。

    近年来,由武昌区经科局牵头的武汉滨江数创走廊管委会工作专班聚焦优化产业空间、推动产业集聚、营造数创氛围等方面,致力打造武汉最具活力的数字经济集聚区。

    今年上半年,武汉滨江数创走廊拓展到18栋楼宇、150余万平方米,新注册数字经济企业276家,增长245%,新兴产业集群在武昌不断扩大。

    谈到云计算、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专班成员都能娓娓道来,打开微信公众号,关注的是一众科技类博主。贺耀辉说,干部要不断更新行业科技前沿知识,保持对新技术的敏锐度,这样才能成为懂企业的内行人。

    ■ “把服务想在前头、干在前头”

    新就业群体有了温暖的“家”

    近日,武昌区南湖街道党建办公室干部王珩再次把社区、建筑方、产权方集聚起来,将小哥食堂建设提上日程。

    南湖街道辖区有700多名外卖、快递小哥。围绕新就业群体“工、学、行、吃、休、住”需求,南湖街道逐步打造以2个小哥驿站为枢纽,以1栋小哥公寓、2处幸福食堂、7个友好社区、14个学习小站、28个小区补给站为支撑的全要素立体化新就业群体服务“友好街道”。

    王珩发现,小哥流动性较强,很多都是年轻人,于是他向街道提议尽可能多地链接工会、科协、妇联等资源,在小哥闲暇时开展技能培训。在驿站此前开展的急救知识培训中,4名小哥考取了红十字救护员证。今年,南湖站点1名小哥成为正式党员,带动11名小哥提交入党申请书。

    “大家在这里感受到被服务的暖、被尊重的暖、有前途的暖,所以我们也想尽我们所能温暖别人。”饿了么南湖站点外卖小哥王勇说。

    (参与采写:栾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