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中国光谷,挺膺担当向未来

    俯瞰中国光谷,一半山水一半城。

    《智绘光谷·CMG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多次登上热搜。

    位于东湖科学城的长飞先进武汉基地。

    华星光电领衔的新型显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测试场景。

    陈亮 摄

    九峰山实验室举办“好奇芯课堂”科普活动。

    从“一束光”到“一座城”,作为我国唯一以“光”命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光谷始终以创新为引领,在主动求变中布局未来。

    光谷在“光”更在“谷”,这座科创新城已汇聚约200万“追光者”,其中35岁以下年轻人占比超七成,正充满活力地向“世界光谷”进发。

    ————————

    8月初,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智绘光谷·CMG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节目里,光谷人形机器人“小智”与专业咖啡师同台竞技。水温控制、注水手法、萃取时间环环精准,最终呈现的咖啡被评价“色香味俱全”。

    在这档由光谷参与制作、全程在光谷录制,全网曝光破1.2亿次的节目中,光谷东智、光谷华汇、华威科等光谷人形机器人企业组团亮相,让世界见证了武汉在未来产业的硬实力。

    数日后的湖北九峰山实验室,新一堂“好奇芯课堂”再次开课。在科学家的带领下,小学生们参观光谷芯片工厂,探索半导体制造的奥秘。60多双写满好奇的眼睛,闪烁着对科学与未来的向往。

    37年前,中国光谷因“光”而生、聚“光”成谷。作为全国唯一以“光”命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光谷始终坚持在自主创新中主动求变,在创新求变中布局未来。

    一项项未来科技破土而出,一家家创新企业拔节生长,一张张年轻面孔活力迸发。年轻人在年轻的城里干着年轻的事业,武汉之东的这片518平方公里的创新热土上,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的“光谷引擎”正轰鸣作响。

    ■ 扛鼎之力 经济大区的硬核担当

    车行东湖科学城,计划总投资超200亿元的长飞先进武汉基地蔚然壮观。

    2025年初夏,长飞先进武汉基地迎来历史性时刻——首片碳化硅晶圆成功下线,宣告全国最大碳化硅晶圆厂正式投产。1.2万平方米的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年产36万片晶圆的产能将改写我国新能源汽车功率半导体的产业格局。

    如果说长飞先进武汉基地是“全球光纤大王”长飞公司以多元化布局开辟的增长第二曲线,正在建设中的禾元生物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业化基地项目,则是“稻米造血之父”杨代常以一株水稻开辟的一条新赛道。

    二十载磨砺,一朝破茧。上月,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光谷企业禾元生物的重磅消息——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

    从实验室的“稻米造血”奇思到正在建设中的年产1300万瓶的“灯塔工厂”,禾元生物以二十年磨一剑的坚韧,在生物医药的尖端领域刻下了光谷的印记。

    “天天有洽谈,周周有签约,月月有开工”。伴随着本土企业的持续加码,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用脚投票,将信任票投向这片创新沃土。

    小米集团继汽车超级工厂、手机智能工厂后的第3座智能工厂——小米智能家电工厂正在光谷加紧建设,签约3个月即开工,开工2个月即封顶,再次刷新“光谷速度”。

    继占地2万平方米的能源制造中心在光谷投产,不过半年,蔚来能源总部正式入驻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

    几乎同一时刻,迈瑞医疗全球第二总部——迈瑞医疗武汉基地正式开园,预计将带动超百家配套企业聚集。

    今年4月举行的清华企业家“走进光谷”交流会上,总投资超40亿元的一批新项目集中签约。从签约到启用不到4个月,集营销、研发、生产于一体的菲沃泰武汉公司于近日盛大开业。

    今年以来,光谷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超60个。这些项目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与长飞公司、禾元生物等一起,共同编织出光谷在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的密集创新网络,汇聚成光谷经济大区挑大梁的底气与能量。

    ■ 创新裂变 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在光谷实验室,一台看似普通的红外相机正悄然改变多个产业的面貌——它凭借强大的抗干扰性与远距离识别能力,在自动驾驶、半导体检测等场景中崭露头角。由华中科技大学高亮教授团队研发的国内首款硫化铅量子点红外成像样机,成功获得百万级订单,将于今年实现规模化交付。

    当科技发明走下书架,便迎来货架上的广阔天地。光谷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部部长徐迪帆见证了这一转变:实验室已推动近百项研发课题开展,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标准,一批充满活力的科技企业相继孵化诞生。

    为彻底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光谷率先将实验室搬到企业车间。首批10家武汉市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中,7家扎根光谷。

    华工科技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云岭光电等单位组建半导体激光装备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成功开发核心零部件100%国产化的半导体晶圆激光切割装备,其效率与精度均达到行业顶尖水平。

    华星光电领衔的新型显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运行仅三个月,便向全球交付唯一量产的印刷OLED 21.6英寸4K专业显示屏——“像印报纸一样生产屏幕”的梦想落地为现实。

    “科技创新必须从产业需求出发,以应用为导向。”光纤光缆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罗杰道出了联合实验室的真谛。科研团队与企业工程师并肩作战,以“企业出题、联合答题”的创新机制,直击生产一线痛点,让创新成果精准嵌入产业链核心环节。

    创新生态的雨林正于此繁茂生长。东湖科学城内,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加速建设;湖北省目前唯一的国家实验室——汉江国家实验室科研总部大楼拔节生长;湖北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通过AI大模型精准匹配技术需求,年内力争促成1.5万项产学研对接。

    从量子点红外芯片的突破到印刷显示技术的全球领跑,从实验室的原始创新到生产线的智能制造,光谷大地上,一条环环相扣的创新链条正迸发澎湃动能。

    当科技之光照进产业沃土,创新链与产业链在此深度交融——它们交织出的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中国光谷攀“高”向“新”的坚定足迹。

    ■ 链式突围 挺进未来产业最前沿

    8月15日,全球首个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现场,光谷东智携手北京舞蹈学院推出大型人机共舞节目《秦俑魂》,9台人形机器人“光子”,与1名舞蹈演员共同演绎国风舞蹈,在鼓声雷动的韵律中,首枚金牌花落武汉。

    这场“炫技”背后是光谷布局未来产业的深谋远虑。今年6月,位于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的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式启用,作为全国面积最大、场景最丰富的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之一,已吸引9家人形机器人相关企业入驻。

    此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光谷军团亮出全产业链硬实力:灏存科技推出的“运动神经中枢系统”,实现0.001度转角精度与3毫秒延迟;华威科1克级触觉灵敏度的电子皮肤,助力机械手完成高难度动作;光谷东智人形机器人工厂一期已投产,其构建的14个真实场景行为模型,让机器人服务人类生活的初心加速落地。

    前瞻布局未来赛道,光谷深知唯有全链条创新生态才能赢得主动。

    在化合物半导体领域,光谷以九峰山实验室为创新极核,仅用两年时间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惊人跨越。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已然形成。

    在人工智能领域,700余家核心企业集聚光谷,其中上市公司12家,在建垂直行业模型近20个,芯片、算力、大模型到应用的全链条初具规模。

    在脑机接口领域,衷华脑机自主研发的65536通道植入式芯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依瑞德经颅磁刺激设备保有量超万台,湖北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联盟落地光谷。

    创新生态的构建更显战略眼光。近日成立的光谷人才种子基金聚焦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及未来产业,为初创团队精准输送“第一桶金”。

    来自融资市场的数据,印证了这一方向的正确性:上半年,58家光谷企业成功融资,集成电路、机器人、新材料成为热门赛道。刚刚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的朗毅机器人成立于2020年,4位联合创始人均为“95后”。

    以创新为名,向未来进发。中国光谷已汇聚200万“追光者”,120万常住人口中,过半拥有大学本科学历,3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七成,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未来之城”。

    ■ 城兴才聚 产城融合铺就“追光之路”

    两个多月前,光谷全球引才计划震撼发布:顶尖科学家最高支持1亿元,海归人才最高30万元落地奖励,人工智能团队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

    政策发布会上,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仔细介绍“光谷数字人才卡”:“新增家庭医生、三甲医院预约、职称评定等服务,我们要让人才感受‘家’的温暖。”

    人才磁场已然形成——光谷人才集团打造湖北省全球高端人才信息平台,动态汇聚3300万人才数据,精准绘制产业需求图谱;“轻舟行”全球猎聘行动更以英国、新加坡等光谷驿站为支点,靶向引进全球拔尖人才,为“追光逐芯”战略筑牢智力基石。

    光谷深知,产城融合并非机械叠加,而在于以人才需求为圆心,以产业升级与城市功能完善为双轮,在创新热土上构建一座工作高效、生活舒心、精神丰盈的理想之城。

    从蓝图到通途,东湖科学城3条骨干道路相继贯通、14条“五边”(学校边、医院边、社区边、企业边、交通枢纽边)道路织密成网,一批市政道路项目正马不停蹄加紧建设。

    教育与医疗建设齐头并进:今年光谷807名新教师参与岗前培训,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近四成;武汉儿童医院光谷院区紧锣密鼓施工,光谷人民医院启用临近,年内新增1000张床位。

    从路网通达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光谷的城市肌理日益强健。

    夏日的晨曦中,开放不久的光谷书房·武大科技园分馆里已坐满阅读的年轻人。自2022年首间书房开放,如今10家“光谷书房”遍布全区,藏书超14万册,成为年轻人静心阅读的“精神家园”。

    今年6月的光谷机甲大赛现场,武汉工程大学战队队长紧盯赛场。当他们的机器人以精准射门锁定胜局时,欢呼声响彻场馆。从机甲大赛到动漫节、小剧场、明星演唱会,这些蓬勃的生活场景与实验室的深邃灯光交相辉映,共同构成光谷最动人的风景——这里既激荡着前沿科技的浪花,也洋溢着青春人文的芬芳。

    当每一束微光——无论来自实验室的精密仪器,还是光谷书房的宁静台灯——都被珍视与点亮,“世界光谷”的璀璨图景便已在奋斗的征途上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