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8月20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大思政课”专场宣讲走进武汉经开区

以科技创新绘就经济光明图景

    武汉经开区中国车谷展示中心里,沉浸式参观与专家宣讲相结合。

    长江日报记者徐丹 摄

    □ 长江日报记者徐丹 通讯员刘尊

    8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中国经济光明论”专场宣讲活动在武汉经开区中国车谷展示中心举行。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与专家宣讲相结合的方式,带领武汉经开区干部群众代表深入感受中国经济的澎湃动能,特别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创新突破与未来潜力。

    在中国车谷展示中心的现代产业展厅,东风研发总院动力总成技术副总师管永超以“马赫加速度:自主创新与新能源转型实践”为题,讲述了中国汽车动力系统的自主创新之路。“2008年,中国每10辆乘用车中,8辆是外资品牌,剩下2辆的发动机还不一定是国产的。”管永超回忆道。

    17年来,他和团队从传统燃油动力到新能源混合动力,再到零碳绿色动力,用“初心、极限、加速度、裂变”四个关键词,走出了一条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之路。

    同样在自主创新的赛道上,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汪子元分享了“中国芯”的崛起历程。他说,中国汽车高端芯片,只有创新,才能突出重围。

    汪子元介绍,2018年,芯擎科技决定做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时,即便是国际芯片巨头,也还没有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如今,芯擎科技已率先实现了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双引擎模式。“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打破垄断,更要让全球汽车用上安全、高效、智能的‘中国芯’。”

    在造车新势力展区,岚图汽车团委书记朱煦晗以“岚图汽车应对市场的坚守与实践”为主题,分享了岚图5年来的全栈技术布局与突破。“我们坚持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从整车平台架构、驱动动力,到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生态构建等智能化研发领域,我们都有完善的技术储备。”朱煦晗介绍,作为首个产量突破20万辆的央企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正以“All in智能化”的决心迎接未来竞争。

    智能化的浪潮不止于汽车本身。华砺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志军展望了“智能驾驶如何重塑未来交通生态”:“未来的汽车将是‘智慧伙伴’,车路协同技术能让红绿灯主动优化通行、弯道提前预警。”他描绘的场景中,智能汽车与城市大脑深度互动,彻底重构出行体验。“这场变革不仅是技术演进,更是城市治理和产业升级的机遇。”

    省委党校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吕伟从理论高度总结道:“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具备工业门类齐全、对外开放水平高等优势,正迎来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多重政策机遇。”她强调,以供应链思维推动产业升级,将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与城市建设深度融合,湖北有能力“挑大梁”,服务国家经济大局。

    “这场‘大思政课’让我信心倍增。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将全力服务企业和职工,宣传开放政策,营造优质就业创业环境,推动产城融合。”宣讲结束后,群众代表,沌口街道永济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张琦感触颇深。

    在这场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从“中国心”到“中国芯”,从技术创新到生态重构,武汉经开区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正如宣讲所传递的: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中国经济的光明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