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建设“中国药谷”的主阵地、主引擎,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历经17年发展,已汇聚企业420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31家、百亿级龙头企业3家,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目前,武汉已形成覆盖创新研发、规模生产、临床运用全链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产业规模突破5500亿元,在全国和全球生物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稻米造血技术改写了人血清白蛋白依赖血浆提取的历史、全球首创5.0T核磁共振系统实现“全身透视”、光学脑机接口精准修复神经损伤……在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的展台上,联影医疗、人福医药、禾元生物等一批光谷生物城领军企业所展示的全球或全国首创成果,正是这片创新沃土实力与雄心的最佳印证。
■ 多款创新药械为全球首创
9月5日,在重组蛋白技术突破与融合发展论坛上,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发布全球首创“稻米造血”一类创新药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并宣布该款创新药正在全国多家医院投用,已有数十位患者使用,年产量1200万支注射液的工厂将于2026年在汉建成投产。
“‘稻米造血’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链创新转化联合体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陈凯先评价。他说,重组人白蛋白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40多年来,国际科学家和药企做了很多尝试,均未成功。在他看来,“稻米造血”实现量产,标志着我国在重组人白蛋白和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领域跃居国际领先地位。
“也许我们是第二家‘禾元’。”在滨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台前,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刘滨磊说。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溶瘤病毒产品OH2注射液,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研究的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溶瘤病毒候选药物。目前,OH2注射液正在开展黑色素瘤确证性Ⅲ期临床研究,对脑胶质瘤、结直肠癌等适应证的临床研究也正在有序推进中。
而凯德维斯研发的全球首款针对HPV感染的治疗性疫苗即将启动临床试验。该款疫苗专门针对HPV-16/18/52型感染相关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和相关癌症,可实现靶向清除HPV病毒,逆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进展。
医疗器械领域,武汉依瑞德集团、衷华脑机等企业展出的脑机接口产品让科幻照进现实。在依瑞德展厅,不少“睡不着”“情绪差”的逛展市民现场体验交互式脑机-光磁联合设备。这台设备集成经颅磁刺激和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两大技术,刺激仪发出脉冲磁场刺激特定脑区,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则利用近红外光穿透颅骨,实时捕捉大脑血流变化。
“光磁联合设备通过精准调控患者大脑神经活动,能改善使用者的精神状况。”公司医学部部长尧利书说,“此次大会我们还上新了光学导航系统,医生可以快速精准定位治疗区域,定位误差在1毫米以内,比临床常用的定位帽更精准。”
联影医疗带来的世界首款5.0T人体全身磁共振系统、华大智造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仪及智能掌超、爱博泰克的流式细胞仪和多指标流式联合分析系统、唯柯医疗的“补心飞碟”等高端医疗器械,不仅是各自领域的技术标杆,更是光谷生物城从高端装备、精准诊断到介入治疗全产业链布局强大实力的集中体现。
■ 与会专家盛赞光谷生物城“药谷模式”
在禾元生物发布新品后,陈凯先接受现场媒体采访时表示,依托光谷生物城“政产学研医金”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禾元生物才能一次次渡过难关,完成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政产学研医金”正是光谷生物城立足本土所构建的“药谷模式”。它不同于深圳的“医企联合实验室”、上海张江的“医学创新集群”,这种模式覆盖基础研发、中试生产、临床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形成了孵化平台、研发服务机构、生产服务机构、投资机构、医疗机构全产业的雨林生态。
不仅陈凯先,多位与会专家都在论坛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光谷生物城的“药谷模式”。它不是单一环节的突破,而是真正体现了系统性创新的思维。通过“政产学研医金”多方要素的有机协同,构建了一个能够自我造血、抵御风险的创新循环体系。“这种模式极大地降低了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成本和临床转化门槛,尤其为中小型创新企业提供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流程支撑,是中国自主创新生态的一个重要范本。”一位专家认为。
来自古巴生物医药集团的伊格纳西奥说,20多年来,该集团在中国已成立3家生物企业。通过这次参展,公司接触了多家光谷企业,对光谷生物城有了详细了解。“园区很有活力,企业很有创造力,未来将考虑与之合作”。
乘风破浪,聚势赋能。以建设“中国药谷”为使命,光谷生物城正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锐意创新,全速迈向全球生命健康产业的新高地。未来,这里必将持续汇聚创新动能,引领全省生物产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文/大会组委会 图/柯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