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08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铭记历史,是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张太原

    □ 长江日报记者刘功虎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为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了解抗战胜利纪念活动的重大意义,长江日报《求知》采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张太原。

    ■ 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

    求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抗战主题纪念馆,多次就抗战胜利发表重要讲话,如何深入理解总书记有关抗战的重要论述?

    张太原:系统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看总书记一以贯之地讲了什么,看其中的核心要义。综合来看,总书记多次重要讲话都讲到战争的性质、抗战为什么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抗战胜利的意义,今天为什么要纪念抗战胜利等关键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当年,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总书记反复强调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质,是无论什么国家无论什么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否认的,这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最根本的基础和前提。

    在有关抗战的重要论述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贡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由中国共产党率先呼吁和倡导的;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巩固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取得的胜利。正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海内外中华儿女以强烈的家国情怀,空前团结起来,争先投入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之中,形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所着重论述的: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铭记历史,纪念抗战胜利,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不再使悲剧重演,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更是习近平总书记所一贯强调的: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历史警示我们,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只有平等相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才能维护共同安全,消弭战争根源,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中国人民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求知:今年天安门广场上的阅兵式激动人心,引起热烈讨论。新中国成立以后举行过多次阅兵,只有2015年9月3日和2025年9月3日两次阅兵式是在抗战胜利纪念日,如何理解这样的重大安排?

    张太原:应该说这有很多原因。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

    之所以将抗战胜利纪念日定在9月3日,而不是日本天皇宣布停战的8月15日,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8月15日,日本仅仅是宣布终止战争,而没有明确地表示投降,其中也只字未提侵华战争。其二,以战败国签署投降书的次日为胜利纪念日是国际惯例。例如,1945年5月7日,德国向盟军投降并签署投降书,于是5月8日就成了“欧洲胜利日”;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柏林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向苏美等国正式投降,因此,俄罗斯及独联体各国将5月9日视为“卫国战争胜利日”。

    通过立法确立纪念日,并举行纪念活动,是国际通行做法。中国人民缅怀先烈,纪念为抗战作出贡献的人们,为的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为的就是要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同时,也是为了警醒全世界人民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之所以在纪念活动中进行阅兵,一是表明中国受侵略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二是警示一些图谋中国的霸权主义者对中国不敢轻举妄动,否则将自取灭亡;三是展示中国人民军队的风采和中国武器装备的先进性,增强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求知:如何看待当前国际上一些杂音,比如否定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大作用?

    张太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抗战的多次讲话中,一以贯之地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展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战略上策应和支持了盟国作战,配合了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行动,制约和打乱了日本法西斯和德意法西斯战略配合的企图。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后方基地,为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出现一些杂音,因为很多人都是从自身、从当下来看待历史。怎么看待历史有一个公正不公正的、全面不全面的问题,也有一个是否拿历史说事的问题。一些声音表面上谈的是历史,是二战史,实际上是暗藏着一种现实意图。比如否定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大作用,是为了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贬低中国、打压中国。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事实就是事实,公理就是公理。在事实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言行都是徒劳的。黑的就是黑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白的;白的就是白的,说一万遍也不可能变成黑的。一切颠倒黑白的做法,最后都只能是自欺欺人。

    同时,我们要尽可能地做好我们的研究工作,推动抗战研究走向深入,要以事实批驳歪曲历史、否认和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言论。为此,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要加强资料收集和整理这一基础性工作,全面整理我国各地抗战档案、照片、资料、实物等,同时要面向全球征集影像资料、图书报刊、日记信件、实物等。要做好战争亲历者头脑中活资料的收集工作,抓紧组织开展实地考察和寻访,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从而推动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要加强抗战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要推动海峡两岸史学界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捍卫民族尊严和荣誉。

    ■ 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应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

    求知:此次大阅兵有若干“首次”,比如首次邀请了国民党等不同抗战群体的老兵观礼,如何理解这一安排?

    张太原:邀请国民党等不同抗战群体的老兵观礼,进一步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的尊重、对全民族抗战精神的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协力合作,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局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胜利,是全体中华儿女的荣光!

    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面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抵御外侮、救亡图存的共同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批抗日英烈和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及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

    邀请国民党等不同抗战群体的老兵观礼,也表达了一种新的希望,即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肩负起历史重任,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行的新成就,告慰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所有先烈,告慰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独立、中国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所有英灵,这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最好的纪念。

    求知:此次阅兵式中,一大批尖端武器首次亮相,成为受关注的热点,对此您怎么看?

    张太原: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背景下,中国一大批尖端武器耀眼亮相,意味深长。其中两个效果十分明显:一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的自豪感,二是令一些关注中国的外国人刮目相看。今天的中国已经完全不是百年前的中国了!中国一再坚持核心利益不可动摇的决心是有实际支撑的。宣之以武,示之以文,这不是炫耀武力,而是展示止戈之器,能战方能止战,意在表明中国有捍卫和平、捍卫正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