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09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全球争锂:新能源革命的幕后博弈

    《新能源时代:全球锂资源的大国角力》

    【波兰】卢卡斯·贝德纳尔斯基 著  李成杰 冯红 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一场全球能源革命正在我们眼前展开:车道上日益增多的电动汽车,能够一整天不用充电的笔记本电脑和安装在我们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这一切都依赖于锂离子电池。这场革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有着彻底改变关键产业和我们生活方式的潜力。《新能源时代:全球锂资源的大国角力》聚焦锂资源在全球新能源革命中的核心地位,不仅介绍了全球锂资源开采、电池技术研发和电动汽车产业链布局,而且剖析了锂矿开采的环境争议,以及电池回收、城市采矿等可持续发展路径。

    【文摘】

    ■ 锂元素重新定义能源利用方式

    如果你看一下元素周期表,你就会发现锂在118个元素组成的周期表中排名第三位。尽管该元素很简单,只有3个质子,但它却正在重新定义我们在21世纪对能源的思考方式。

    由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发电场产生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存在了几十年。早在1979年,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就在白宫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以提升白宫整体的能源使用率,并向公众推广了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方法。此前,化石燃料相对于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在于前者还是能源存储介质。比方说,给汽车的油箱加油,就可以在一个小的空间里储存大量的能量,并利用这些能量进行工作,也就是为人们的汽车提供能源。直到近些年,人们才有机会利用可再生能源做同样的事情。锂电池就是可再生能源系统这一巨大拼图上缺失的最后一小块,它的出现将改变以往的情况,并且为人们提供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可能。

    我们正处于开创性变革的初始阶段,即再生能源已经能够被存储,用以驱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总有一天,这种绿色能源将为运载人们每天使用的消费品的远洋船舶提供动力源,让人们轻轻松松去度假,不必担心飞机的碳排放量。

    目前,全世界消耗的约79%的原油用于为汽车、飞机和船舶提供动力。用电池驱动的车辆替代50%石油需求的技术已经存在。最新的电动汽车单次充电的续航里程可超过500千米,充电时间问题也在迅速改善。大多数业内人士已经不再询问电动汽车是否会取代传统动力汽车。如今,他们会问什么时候取代。

    从化石燃料驱动的发动机转向锂离子电池,这是自19世纪末卡尔·本茨(Carl Benz)制造出第一台汽油发动机以来,交通运输领域最大的变革。这一变革对很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工业、经济、战略安全以及气候变化。

    ■ 从世界工厂到技术强国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于2015年春天制定的战略计划,旨在将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变为技术强国,并将电动汽车、电池和锂产业确定为国家发展的首要任务。

    2015年,全世界对锂的需求还很小,尚不足以使其被认定为“新石油”。2015年以前,锂制品更多用于陶瓷和玻璃的生产,而非为电池行业提供原材料。锂和电池行业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到现在从未停止过发展的脚步。从2000年到2015年,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增长了30倍以上,预计从2015年到2025年再增长10倍以上。该行业正在把危机转变成发展机遇,在更加谨慎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中国、韩国和日本在锂离子电池行业中所发挥的作用,将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中心正在从西方转向亚洲的又一个标志。

    维护碳氢化合物的稳定来源一直是几十年来推动西方政治决策的主要因素,从20世纪早期英国政府鼓励冒险家威廉·诺克斯·达西(William Knox D’Arcy)在波斯地区(伊朗)寻找石油到最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的北溪二号(Nord Stream 2)管道项目。因此,如果不提及欧洲、美国或中东的政治因素,就很难解释石油行业的历史和现状。同样,本书主要参考了亚洲的时事,以期描绘出亚洲背景下锂行业的发展图景。

    中国并没有等待电池技术达到顶峰后才开始广泛制造电动汽车。

    在中国,服务于锂电池行业和客户的整体系统已经准备就绪。锂和其他关键原材料被开采出来,转化成化学物质,做成组件,并安装在国内生产的电池中,整个过程都是在中国境内完成的。西方人可能从未听说过这些电池已经为中国国产品牌的电动汽车提供了动力。对行业观察者来说,值得关注的是,前述生产过程的大部分阶段都在国家的严格监控下进行。这种生产的透明度,即使在欧盟的集中市场管理体系中也是很难实现的。

    在中国,客户可以从众多合适的车型中选择一款电动汽车,并轻松为车充电,不是只能在城市里才能为电动汽车充电。仅2019年,中国每天安装1,000个新的电动汽车充电站(注意是充电站,不是充电器)。根据电动汽车的型号和使用强度,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在5—8年。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电池再利用的新业务,以满足客户无须花钱购买新电池的需求。中国的法律规定,一旦电池的寿命结束,就必须加以回收利用。中国已经具备回收废旧电池的能力,不仅可以处理国内的废旧电池,还可以从国外进口并利用废旧电池。

    就在几年前,欧盟的决策者和行业领袖还宣称电池是一种商品。他们轻蔑地说,这个行业最好留给亚洲的工厂去完成,那里的生产规模和廉价劳动力能够提供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可是现在,欧洲正竭力在电池生产方面迎头赶上,欧洲各国为研发计划提供资金,并在其境内吸引亚洲公司进行投资。由于锂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的波动和成本超支,开发多年、耗资数亿美元的新锂矿在实现商业规模生产前的几个月内就已经出现了经营上的惨败。然而,锂行业发展的戏剧性转折能够引起读者们更大的兴趣。彭博社、《经济学人》、《金融时报》和《每日邮报》在头版报道有关锂和电池的消息,锂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