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12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大力培育“懂经济懂产业懂创新”专业化干部

——市经信局锻造产业攻坚“排头兵”

    □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武经宣

    上月,武汉市经信局“企业家大讲堂”迎来特殊讲师——“00后”武汉模态跃迁科技联合创始人常元和,他为青年干部、企业服务专员拆解大模型与智能体。

    “经信干部必须做AI先行者!”该局干部们的话,道出武汉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迫切——唯有懂技术、通产业、善攻坚,才能扛起“制造强市”的硬核担当。

    市经信局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年是省委确定的“干部素质提升年”,全体经信系统干部要提能善为、敢于担当,要立“敢扛事”之志,冲在转型一线;炼“能扛事”之能,成经济、产业、技术“三懂”专家;守“愿扛事”之心,做企业“种苗”能手。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干部更要调整过去基建时期“硬”“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场地平整)的传统思维,向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时代“软”“三通一平”(通数据、通算力、通模型,中试平台)的新思维转变,打造软硬兼优的产业发展新生态。

    ■ 在“研学课堂”强本领

    心共情、思同频,干部素质先升级

    “政府干部跟我们聊开源生态,懂行!”今年,武汉市首次发布“十大优秀开源软件项目”,获评“十佳”的“凹语言”团队丁尔男评价,经信局的干部“跟企业家对话合了拍,跟创业者沟通能对路”。

    对此,武汉市经信局软件处负责人说:“开源正成为数字时代全球分工体系的主流模式,不懂就抓不住产业新机遇。”

    “干部能力提升必须跟着产业链走。”市经信局人事处负责人介绍,这是经信产业干部们的共识。

    政企互动打破“官样”套路。市经信局创新搭建民营企业“早餐汇”+中小企业“下午茶”政企交流平台。早上,干部和企业家端着早茶坐一块儿,不聊空话,直接剖析生产线卡在哪;下午,就着咖啡聊技术创新,创业者有想法直接说。现场没官话,干部拿本儿记需求,企业家敢说“难事儿”。努力把企业的困难变成政府的规划、把企业的诉求变成产业政策。

    同时,两类“实战课”让干部快速“进阶”,一类是“处长讲产业”,处长们把光电子、AI等前沿趋势讲透,要把干部打造成武汉产业创新的“产品经理”。另一类是武汉“根”企业创始人的“企业家大讲堂”,今年以来,已持续举办4期,吸引近450名干部听课,让干部与创业者知识同频、思维同步,让企业家创业维艰的奋斗精神,转化为经信干部推动武汉转型闯关的产业情怀。

    ■ 在“产业战场”练真功

    组专班、攻课题,干部冲在“突围”前

    “武汉从‘光’起跳,逐步迈向‘芯’高地。接下来,如何抓住AI和集成电路交叉领域的技术迭代机会,凭‘智’脱颖而出?”今年以来,这一直是市经信局干部们聚力攻坚突破的课题。

    市经信局牵头组建全市人工智能产业专班,经信干部们在抢占发展新赛道的突围战中持续强化创新能力、锻炼看家本领。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专班团队一头扎进武汉半导体产业的实际需求里,赴存储芯片、光芯片企业、创新机构高频对接,每一步都跑得急、抓得实,就想为武汉抢下AI+先进半导体的“关键阵地”,让新兴产业落地有支撑。

    今年以来,武汉大力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市经信局的干部在“+”的赛道上扎得越来越深,跑得越来越带劲。在2025年福布斯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企业TOP50评选中,武汉位列全国第四。

    “产业转型不是‘纸上谈兵’,本领要在攻坚里练!”市经信局人事处负责人说,全局深入推进“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聚焦5大专业方向,设置22个产业研究课题,坚持理论研学、导师领学、岗位跟学、异地访学、现场观学、交流促学,让干部在实战中长本领。同时,市经信局组织业务骨干赴先进地区开展沉浸式调研,抬升标杆强化前瞻性产业研究和规划,聚焦“十五五”工业和信息化领域18个重点产业领域,完成10篇调研子报告、形成41篇专项课题研究报告。

    市经信局还跨处室、跨行业组建高学历、专业型的年轻干部学习小组,每周编制产业综合学习简报,截至目前已编制74期。学习小组坚持一眼盯着硅谷等国际创新区域,另一眼盯着深圳等国内先进城市,及时学习总结国内外创新做法和产业发展前沿的动态变化,为武汉产业政策和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的及时调整提供参考借鉴。今年以来,市经信局针对重点领域陆续出台了人工智能、民营经济等系列产业政策,正逐步落地见效。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3.5%,创新型的中小企业也逐步成长为武汉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

    ■ 在“种苗”一线育新苗

    冒热气、接地气,干部陪跑脚带泥

    湖北通达数科科技有限公司扎根武汉3年,专注北斗应用与毫米波雷达技术研发,却因初创期技术估值难,一度陷在融资困境里。

    市经信局干部们走访时摸清企业难题后,没让问题“悬着”。

    公司负责人感慨道,中小处干部的“陪跑”让企业真切感受到了高效与务实:他们带着“解剖麻雀”的细致沉到企业里,聚焦企业人才、创新、融资等发展痛点,精准匹配政策服务资源。这种服务既没有冗余环节,又能做到点子上,干部们不仅显露出过硬的专业素质,更用“同频共振”的姿态陪跑。

    最终,融资申请获批,企业计划投入到“北斗雷达智能监测预警装备”的研发升级中,并将在汉接入本地供应链,发展信心满满。

    为育强民营“根企业”,市经信局推出“种苗工程”:干部当“专业陪跑者”,还邀股权投资、管理咨询机构组“陪跑团”,走访培育企业、解发展瓶颈,并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高校源头创新、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工程转化、龙头企业赋能孵化”的武汉“根企业”培养路径。

    “处长下企业”专项行动更成常态,成为省、市“解稳促”企业大走访活动收集问题的重要渠道。今年以来,干部深入企业一线,既宣讲政策、对接资源,又现场办公解决困难,实地调研工业园区、工业企业等共455户,协调解决企业诉求问题274项,以“干部脚底有泥”换来“企业心中有底”,更让城市有企业托举。

    上半年,全市净增中小企业13.38万家,净增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中小企业总数居副省级城市第4。

    傍晚时分,当长江日报记者探访结束,走出经信局办公楼,大厅电子屏上滚动着“2025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5.7%”的新闻;办公室里,年轻干部还在讨论次日的企业调研。这群产业尖兵,正跟着武汉奋进的节奏,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