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肖清清 通讯员尚迪爽 袁楚楚)今年,我市启动首批26个社区党群服务大厅亲民化改造工作,其中汉阳区有9个改造点位。近日,长江日报记者探访已改造完成的部分社区,发现昔日的办事柜台已不见踪迹,九成以上空间已成为居民日常活动的社区“客厅”。
记者走进四新街道澜菲溪岸社区看到,之前的办事柜台已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服务台与“邻里客厅”。“现在来办事像到邻居家做客!”居民王女士说。社区书记张晶介绍,改造中不仅将90%行政办公面积让给居民活动空间,还把最佳采光区域预留出来,增设休闲阅读区、儿童活动角,更专门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打造暖“新”角。应居民需求,社区还设置了女性创业工坊、青创驿站等空间,带来“培训促就业、创业带就业”良性循环。
江堤街道江博社区的改造同样充满温度。82岁居民用中药盒绘制的1000余幅作品,被精心拼贴成墙面装饰,成为独特风景线。社区通过线上线下收集1700余条居民建议,打造露天吧台、居民才艺展示区,如今这里已成居民休闲社交新据点。五里墩街道五麟里社区则邀请20多位专业居民参与设计,建成集儿童嬉戏区、青年自习室、老人活动区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还组建“麟小五”儿童观察团,让孩子以童真视角参与社区建设。
江汉大学法学院教授郑进指出,武汉首批社区改造突破“重硬件轻服务”的传统模式,尤其汉阳实践通过空间让渡与居民参与,在“陌生人社会”背景下促进居民互动,实现基层治理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数据显示,汉阳9个改造社区的群众满意度、居民议事参与率显著提升。
本版统筹 彭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