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名片:胡茵茵,武汉市南湖中学高级教师,武昌区英语学科带头人,武昌区百优班主任。
————————
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分化与发展的关键期。“学好”英语,绝非仅指获取高分,更意味着建立持久的学习兴趣、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形成跨文化沟通的自信。我们将深入探讨英语教学如何从“兴趣激发、方法授予、文化浸润、思维赋能、评价激励”五大维度系统性地为学生赋能,引导他们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求”,真正实现“学会”到“会学”的飞跃,为其终身英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 兴趣赋能:点燃内在动机之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的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内在兴趣,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点燃这把火。
策略一:内容联结生活与时代。脱离生活的语言是枯燥的符号,我会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例如,学习食物单元时,引入“用英文为热干面写一份推介文案”的任务;学习运动单元时,讨论“马拉松带来的城市活力”。我常设计“用英语讲好武汉故事”的任务,让学生介绍黄鹤楼的诗词、首义的历史、东湖的绿道等,在向外输出的过程中,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策略二:形式多样化与趣味化。利用英文歌曲、小视频或电影片段、角色扮演、小组交流共同协作等,创设轻松、真实的语言环境。一堂好的英语课,应该有笑声、有讨论、有思考,成为一个吸引学生参与的磁场。
■ 方法赋能:授予“捕鱼”之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能力是发展保障,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是让他们告别低效勤奋、获得学习自主权的关键。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高效的学习方法和管理能力,是为其终身学习注入永动机。
词汇记忆法:情境记忆法、思维导图归类法、联想记忆法,穿插教授构词法(前缀、后缀、词根),替代传统的、孤立的重复抄写。
语法学习法:引导学生在大量地道例句中观察、归纳、总结语法规则,而非机械背诵条文,让其理解语法是“语言的骨架”,是为清晰表达服务的。
自主学习法: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词典、网络资源)、如何管理错题本、笔记本、如何制定复习计划。这些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其效益远超出英语学科本身。
■ 文化赋能:在语境中深化理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缺乏文化背景支撑的语言学习是空洞的。
策略:对比与体验式教学。在学习“节日”主题时,不仅要通过对比学习各种节日风俗习惯,更要深入探讨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如:为什么春节的核心是“家庭团聚”(family reunion)?这背后深厚的文化根源是什么?同时引导学生用英文向“外国友人”介绍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运用语言,更增强了文化自信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在文化意识上也可使学生逐渐从“文化的观光客”成为“文明的交流者”。
■ 思维赋能:打造语言学习的“CPU”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高阶的思维活动能极大提升语言学习的深度和效率,思维品质是核心关键,这是让学生“多动脑力”的直接体现。英语课堂必须是思维的健身房,训练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设计“有嚼头”“有张力”的问题,减少“What is the answer?”(答案是什么?)的封闭式浅层次提问。
增加推断性问题“Why did the author title the passage this way?”(作者为什么要给这篇文章取这样的标题?)
批判性问题“Do you agree with the character's decision?What would you do differently?”(你同意这个角色的决定吗?如果是你,会做出什么不同的选择?)
创新性问题“If the story continues,what will happen next?”(如果故事继续发展,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设计任务:鼓励质疑与辩论,创设没有标准答案的讨论。例如,在科技主题下,辩论“AI will make our lives better or worse?”(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还是更糟?)学生需要搜集证据、组织逻辑、有效表达,思维全程高速运转,整个过程是语言与思维的双重锤炼。
中考衔接:中考完形填空考查上下文逻辑推断,阅读理解考查作者观点、意图、态度,作文考查观点的组织与论证——无一不是高阶思维的较量。
■ 评价赋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
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策略、进步给予及时肯定。一次精彩的发言、一个创新的想法、一份认真整理的笔记,都应得到表扬。
多元主体评价:引入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欣赏同伴的优点,形成学习共同体。
正向反馈: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对于口语中的错误,采取“先肯定内容,再委婉修正形式”的策略,让学生感受到“说错了比不说强”,逐步建立强大的口语自信。
助力学生“学好”英语到“会学”英语,本质是一场教学范式的根本性转变。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激励者和赋能者。我们的角色是为他们搭建脚手架,点燃探索灯,授予航海图,最终放手让他们在语言的海洋中自信航行。学生才能真正享受英语带来的广阔视野和交流乐趣,那便是我们英语教育最大的成功与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