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青海、内蒙古、吉林……远方的客人都来了

全民热情贯穿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

    湖北荆州走出的曾黎(左)与宜昌姑娘蔡文静登台动情讲述她们的长江记忆。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闭幕式现场,观众反响热烈。

    长江日报记者何晓刚 摄

    □ 长江日报记者樊友寒

    千里江涛绘长卷,荆楚风华收一轴。10月30日晚,湖北宜昌奥体中心内,秋风与江风缠绵共舞,悠扬的钢琴声与雄浑的峡江号子彼此应和,在歌舞的烘托中交织成一场视听共鸣。作为开场节目的器乐歌舞《挂云帆 济沧海》翩然登场,以艺术为笔,为这场贯穿金秋的文化盛宴挥毫落款,写下圆满终章。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汇聚长江流域乃至全国优质文化资源,围绕“点亮长江”“新象长江”“影动长江”“聆听长江”等12大主题,以艺术为笔、科技为墨、文旅为卷,历时近50天,在荆楚大地绘就一幅贯通古今的长江文明图景。

    ■ 12大主题活动,尽显长江文化魅力

    “快看!这多像大坝泄洪啊!”10月30日晚7时,宜昌闭幕式现场的舞台上,当一排灯光配合着蒸腾的白烟在舞台上营造出磅礴的视觉奇观时,这熟悉的一幕让本地市民王玥瞬间共鸣。她一边赞叹,一边举起手机,想要记录下这震撼的一幕。

    这场覆盖湖北17个市州的文化巡礼,将多元艺术形式送入寻常百姓家。

    在湖北美术馆,“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约120件佳作前,退休教师李建国为孙子讲解作品《长江轮渡上的人们》:“这画里的长江轮渡,爷爷小时候经常坐,现在交通方便,已经成了旅游景点。”展览开展至今,日均接待观众近千人次,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专程前来感受长江笔墨之美。

    本届艺术季为公众带来了层次丰富的视听体验。“映像长江”电影周采取了“流动+定点”放映模式,在全省设立了上百个放映点,免费放映了《洪湖赤卫队》等经典影片超2000场,累计吸引逾20万人次观看。同期,“聆听长江”音乐周在武汉琴台音乐厅连演五场主题各异的高水准音乐会,通过设置公益票吸引广大市民走进剧场。

    “灵动长江”舞台艺术精品展演集结了京剧、地方戏曲、话剧、舞剧、音乐剧等多元剧种,在27场演出中为江城观众献上了17部精品剧目,包括国家京剧院的《红灯记》、贵州省歌舞剧院的《王阳明》等,呈现了连台好戏。而“书香长江”阅读周则通过全省新华书店与线上平台,推出了读书沙龙、大学生读书月等12项活动,邀请了纪连海、马伯庸等文化名家开讲,并送出了惠民购书福利,在全省掀起了全民阅读的热潮。

    本届艺术季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新增的四大板块同样备受瞩目。“璀璨长江”文博系列展览在武汉、荆州、孝感等地联动推出,其中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已吸引了近万人次参观。“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则联动13省(区、市)嘉宾,共同开启了“话说长江”系列新篇章,并吸引了广大网友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与长江的故事。“对话长江”学术交流板块成功举办了“长江高端智库对话·2025”与“大河对话”两项重磅活动,为长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深度的思想碰撞。

    从开幕到闭幕,这场跨越近50天的文化盛会,以其丰富的内容与多元的形式,在全社会收获了广泛关注与热烈回响。

    ■ 亮点活动引爆热潮,全民赞誉见证精彩

    在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的璀璨舞台上,全省多地联动、精彩纷呈。武汉作为活动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主办城市,成为万众瞩目的文化核心。从汉口江滩到琴台音乐厅,从谭鑫培戏楼到各类文化场馆,一道道目光在此交会,一系列亮点活动接连上演,让长江文化的魅力在全民参与中熠熠生辉。

    “提前3天从长沙赶来,值了!”开幕式当晚,汉口江滩的人群中,游客李先生举着相机不停按动快门。夜空中,绚烂烟花与千架无人机巧妙交织,绘出如“牡丹”盛放的璀璨图景,配合两岸流动的灯光秀,整个江面仿佛变身梦幻舞台,沿岸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市民张女士拍摄的短视频在抖音收获百万次播放,评论区里“武汉太会了”“立刻订车票”的留言刷屏,成为艺术季破圈传播的最佳印证。

    这种全民热情贯穿始终。10月12日,江夏谭鑫培戏楼内,“映像长江电影周”・长江戏剧电影推介之夜现场座无虚席。当斯琴高娃、刘佩琦等影视名家与谭门传人谭孝曾、谭正岩登台时,25岁的荆州青年汪楚瞬间挺直了腰板:“没想到戏剧电影能这么有感染力!”他刚看完花鼓戏电影《河西村的故事》预告片,便立刻用手机搜索哪里可以观看正片。

    在洪山礼堂,4K修复版《洪湖赤卫队》作为电影周开幕影片,同样赢得年轻观众的广泛共鸣。来自青海与内蒙古的“05后”韩奉芹和孙佳晴观影后表示,这部拍摄于1961年的影片以新颖的歌剧形式带给她们震撼,堪称“一堂比课本更生动的红色教育课”。

    同期,“聆听长江·第二届长江音乐周”以大型声乐套曲《长江组歌》在琴台音乐厅开幕。演出前半小时,音乐厅已座无虚席,亲民的惠民票价让更多观众得以走进艺术现场。来自昆明的左欢感慨:“过去从课本认识长江,如今通过音乐触摸到它的温度,这种体验太独特了。”

    从烟花绽放的全民狂欢,到戏剧电影的圈层破壁,再到经典作品的代际共鸣,武汉用一场场亮点活动,让长江文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地域走向全国。

    ■ 文旅融合显成效,长江文脉谱新章

    “看完展览逛江滩,武汉的一天太充实了!”国庆假期,来自重庆的游客周琳在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看完“璀璨长江”特展后,又打卡了江汉关、巴公房子、黎黄陂路等热门网红打卡地。这个国庆中秋假期,艺术季与文旅热潮形成强劲共振,成为湖北文旅“长红”的重要引擎。

    数据见证这份热度:10月1日至7日,湖北共流入省外移动用户3399.41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约20%;全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862.27万人次,同比增长13.85%。作为活动核心的武汉表现尤为亮眼,东湖风景区7天接待移动用户48.27万人次,江汉路步行街10月3日单日客流达38.68万人次,较节前增长24.27%。

    文博体验更成新潮流。国庆中秋假期前三天,全省129家博物馆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湖北省博物馆一票难求,武汉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宜昌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等均需提前预约。“带孩子逛完博物馆,再去江边逛逛,这种文化体验很难得。”从延吉前来荆州旅游的市民李女士的话道出许多游客的心声。

    长江不仅是一条奔流的江河,更是一条承载民族记忆的文化血脉。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不仅是一场艺术展演,更是一次对中华文明根脉的追寻与致敬。通过一幅幅描绘长江风貌的画作、一幕幕记录流域变迁的影像、一段段唱响江河情怀的声乐,观众既触摸到历史的深沉,也感受到时代的脉动。活动始终践行“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的宗旨,民众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长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长江夜色中,这场文化盛会落下帷幕,但文脉传承的新篇才刚刚开启。近50天的精彩瞬间,已化作荆楚大地的文化记忆,更成为长江文化高地建设的持久动能。江潮奔涌,文脉永续,下一场与长江的约会,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