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应对“关税战”,党员干部多次走访烽火通信、联想武汉基地,不仅带去政策解读,更助力企业开拓东南亚、中东市场;聚焦汽车产业困境,党员先锋队促成东风、上汽通用等整车企业与科技型企业合作,推动1—9月汽车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8%……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产业转型压力,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动力,在产业一线锻造出一支懂经济、懂产业、懂创新的“经信铁军”。
■ 政治引领铸“铁军”,一线攻坚显担当
“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是我们围绕中心抓党建的具体体现。”市经信局党组书记介绍,近年来,市经信局党组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断深化“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创新学习形式,将学习延伸到产业一线、企业车间,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做到“知行合一”。
今年9月,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学创新、提能力、解难题”的调研学习活动在此进行。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带领2名班子成员、近10名局机关处室党支部书记和11位区经信部门负责人,集中学习研讨,向企业了解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最新进程,现场交流如何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站在工地、车间都是办法”,这是全局上下践行“一线工作法”的生动写照。
“光芯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党委将企业在科研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诉求写入年度服务清单;汽车产业处党支部与南斗六星公司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同破解企业智能化转型难题;装备与船舶海洋工程处党支部组织开展绿色智能船舶“产融”对接、商业航天“基金进基地”等活动,首笔内河新能源船舶贷款助民企驶入“绿色航道”;人工智能产业专班临时党支部凝聚多方力量,推动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累计培育大模型74个、智能体129个,建设100余个应用场景……党旗在产业一线高高飘扬。
■ 淬炼专业硬功,锻造产业“尖兵”
在推动产业升级过程中,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刻不容缓。为培养一批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干部,市经信局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实施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多维培养模式,提升干部政治素养、业务本领和实践能力。坚持狠抓“干部三学”,即学经济、学产业、学创新,成立5个研究小组,编制学习简报99期,以干部素质之“进”,促产业提升之“成”。
同时,打造两类“实战课”,让干部素质快速“进阶”。启动“处长讲产业”活动,围绕产业前沿技术、热点方向开展交流研讨,引导干部精准把握武汉产业脉搏,争当“产品经理”“产业经理”。举办“企业家大讲堂”,邀请武汉“根”企业创始人分享创业经历,“把企业的谋划变成经信局的规划,把企业的需求变成政策,把企业的困难变成服务”。干部们不仅学习产业知识,更传承了产业情怀。
此外,市经信局还总结提炼出产业发展“七字诀”,以“变、转、新、调、升、投、融”为核心,建立“行业处室+综合处室”联动模式,进一步提升干部破解产业难题的能力,先后培育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市直机关“十佳先锋队”3个。
■ 暖心服务践初心,当好企业“陪跑者”
为拉近政企距离,市经信局创新搭建民营企业“早餐汇”+中小企业“下午茶”交流平台,将企业“请进来”,“零距离”倾听企业困难和需求。
在市经信局一楼大厅的“企业家书屋”里,干部和企业家通过书籍实现思想的“双向融合”。政府规划政策送达企业,企业家荐书让干部了解企业所思所想。与此同时,“处长下企业”、“一月一链”产融对接、“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大走访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推动全市走访服务企业超1万户次,协调解决诉求问题2700多项。
通过“先锋行·破难题”等活动,全局党员干部多次深入低空经济、绿色环保等领域企业,现场座谈交流,寻求解决方法,为企业提供“专属客服”陪伴式服务。推动出台“民营经济政策20条”,建立政企常态化联络机制,推动政策“实时送”、诉求“即时通”、问题“随时办”。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我们将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凝心聚魂、提能敢为。”局党组书记表示,“新形势下,市经信局党员干部将始终保持奋勇向前的姿态,以‘敢扛事’之志、‘能扛事’之能、‘愿扛事’之心,冲在产业一线,努力开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上一版




朗读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