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高中“选科纠结症”

你的未来,到底该听谁的?

    倪舜敏

    高考选科是高中生涯的第一个重大路口,之所以让人如此困扰,正是因为它连接着太多未知的可能。这不仅是选择几门课程,更是选择未来三年的学习方向,甚至人生轨迹的初步探索。对此,家长对于孩子的选科问题十分关心乃至焦虑,这份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若凭借自己的社会阅历过度干涉孩子的选择,反而会让孩子陷入更深的纠结。

————————

    武汉市青山区钢城四中教师倪舜敏,长期从事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善用案例教学拆解知识,结合个体疏导、团体辅导守护学生心理。本期《你问我答》邀请她聊一下关于选科的那些事。

    ■ 理解纠结的根源:

    这不是对错题,而是成长的开端

    当孩子感觉到选科的压力时,这恰恰说明他意识到了这个决定的分量。让我们先跳出“听我的还是听父母的”这个对抗思维。不妨换个角度想:父母的坚持背后,藏着的是他们对你未来的深深关切。他们经历过更多现实的风雨,深知选科影响将来专业选择的广泛性,担心孩子未来会因专业选择面窄而错失机会。父母的这份爱是真切的,只是表达的方式可能让孩子感到压力。

    ■ 明确自我定位:

    给自己绘制一份“人生导图”

    有效的沟通,源于清晰的自我认知。选科的关键问题,不在于“选哪一科”,而在于如何找到“最适合你的路”,也就是不仅要考虑学习兴趣,同时要思考自己的生涯规划。在与父母沟通之前,请先问自己四个核心问题,绘制一份属于自己的“人生导图”:

    (1)你的人生兴趣在哪里?什么能让你忘记时间,沉浸其中?是朝代的兴衰更替还是物理的运行法则?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你未来披荆斩棘,勇攀高峰的学习内驱力。

    (2)你的性格特质适合什么?是偏向于沉静思考还是乐于动手实践,这没有好坏之分,目的是找到能让你感到舒适并发挥天赋的学习状态。

    (3)看重什么职业价值观?你是向往规律稳定的生活还是独立自由的生活?是向往美的追求还是创造发明?在今天,个人的价值实现越来越依赖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在思考你未来向往的职业时,我们需要将“小我”的成长融入国家与时代的“大我”之中,是选择能够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紧缺领域”,还是能够服务社会民生的“急需方向”?厘清这些价值观,能帮助你明确未来职业方向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未来的工作态度和发展状况。

    (4)你的能力优势在哪里?客观审视自己,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选择能发挥“长板”的领域,往往比弥补“短板”更能让你脱颖而出。

    ■ 从“对立”到“对话”:

    把选择题变成家庭合作题

    当绘制完自己的“人生导图”时,孩子就可以主动和家长进行一次深入的家庭对话。在这场沟通中,不要只是说“我喜欢历史类的科目”,而是要展示你为此做的功课——对自我探索的结论。同时,也请父母一起帮你客观分析:选择物理类科目,你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和兴趣去迎接挑战?当你的沟通和决策足够客观理性时,父母就有可能从担忧的反对者转变为支持你的同盟者。

    ■ 达成共识:

    寻找最优解而非完美解

    最终,一个明智的选择,不应是某一方的妥协,而是双方在充分沟通后达成的共识。它应当既尊重孩子的热爱与潜能,也综合了父母对现实前景的分析。如果经过深入探讨后仍然存在分歧,不妨考虑折中方案。比如: 先按照你的“人生导图”作出选择,但需要制定一份清晰可行的学习计划,以此向父母证明决心;必要的话,可以寻求班主任或科任老师的专业建议,用第三方的客观意见来帮助决策。

    选科只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的思考、沟通与决策,将会照亮未来更远的路。我们相信,当孩子和父母愿意主动搭起沟通的桥梁,曾经的矛盾就能化为前行的力量,共同携手规划未来。

    (长江日报记者魏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