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杨幸慈 通讯员张天棋)当幼儿园植物角的小鱼频频“翻白”,一场关于生命、生态与工程的奇妙探索在汉阳区钟家村幼儿园悄然启幕。近日,该园大班幼儿以“护鱼”为使命,开展《护鱼总动员:鱼缸改造大作战》项目学习,从“养鱼小白”成长为“生态设计师”。
故事源于班级植物角里令人揪心的场景——几条小鱼相继死亡,孩子们焦急地发问:“是不是鱼缸里少了小河里的东西?”他们用鹅卵石铺底、水草点缀,搭建“自然生态缸”,但水质浑浊问题依旧。“孩子们没气馁,反而更想知道‘为什么?’”老师并未直接给答案,而是引导大家“找问题”。
在老师协调下,社区志愿者带着pH检测笔、氨氮试纸等专业工具入园。孩子们化身“化验员”采集水样、对比色卡,发现水中有害物质超标。带着新疑问,他们连线小学科学老师,揭开“硝化系统”奥秘:硝化细菌是净化水质的“隐形英雄”,而流动的水才能让其更好工作。于是,孩子们构思出插电、风力、太阳能三种水循环方案,经论证,清洁安全且适配植物角日照的太阳能方案胜出。
随后,孩子们在志愿者和老师协助下化身“工程师”,亲手组装太阳能板、连接水泵、搭建过滤系统。当太阳能驱动水泵运转,清澈水流循环时,孩子们欢呼:“小鱼有干净的家啦!”他们还带着生态缸走进社区,变身“科普宣讲员”,向居民讲解“水草制氧、细菌分解废物、太阳能驱动循环”的生态知识,专业表述获居民称赞。
园长周学林说,以“小鱼死亡”问题为锚点,孩子们经历“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动手实践—测试迭代”完整探究,不仅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更在试错中学会协作探究与思考。

上一版



朗读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