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11月05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武汉“人工智能+制造”落子

“硬核科技+产业根基” 为中部工业城市转型立范本

    位于武汉经开区的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

    新华社发

    长江日报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武经宣)近日,武汉印发《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以“智能产业化、产业智能化”双轮驱动赋能新型工业化,到2027年建成20家国家卓越级以上智能工厂、培育100个工业智能体标杆应用等核心目标。这是武汉首次针对制造业与AI融合出台的专项行动部署,也是地方层面响应国家战略的先行实践。

    近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分论第一部分,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此次方案落地,武汉成为全国首批系统性布局制造业全链条人工智能融合的城市。方案聚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五大核心环节,覆盖集成电路、绿色智能船舶、商业航天等重点行业,构建“技术攻关—场景应用—生态支撑”完整体系。

    发展人工智能+制造,武汉有何优势?在工信部近日公布的2025年度领航级智能工厂项目培育名单上,武汉入围两家,与上海并列第一;武汉拥有光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两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武汉还建成1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10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系列国家级数字化平台;此外,武汉“未来工厂”四级梯队加快建设,建成300条数字化产线、122个智能化车间、30个标杆智能工厂、3个数字领航企业。

    在全国层面,不同于东部沿海侧重模式创新,武汉此次方案突出“硬核科技+产业根基”的融合路径,其“在10个重点领域打造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建设基于人工智能的中试云平台”等举措,为中部工业城市转型提供样本,为工信部制定全国性方案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