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11月10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格物正心,任重道远

    □ 武汉市东湖中学高二(2)班 张绮萱

    个人的修养与成长,是一个由内到外、由近及远的过程。“致知在格物”指出修养的根基在于穷究事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揭示真正的智慧在于认清自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点明君子应当以坚毅之心肩负重任。因此,我们在探究事物规律的同时,更要认清自我和他人,最终以坚毅之心担当使命。

    探求万物之理,寻觅世界真相。

    在穷究事物规律的过程中修养个人品格。自然奥秘,需格物以穷其理。徐霞客风餐露宿三十载,以双脚丈量山河,方成地理奇书;屠呦呦翻阅古籍,历经数百次实验,终从青蒿中觅得济世良药;袁隆平扎根稻田,细察稻花纷扬,才培育出养活亿万人民的杂交水稻。他们皆以格物之功,叩问天地玄机。社会规律,亦需格物以明其道。费孝通先生深入江村,在田野调查中洞察中国社会结构;陈寅恪埋首故纸,通过“史诗互证”还原历史本相。唯有沉心钻研,方能穿透迷雾,把握时代脉搏。

    常怀自省之心,勤拭心灵之镜。

    探究事理时更应认清自我,看清他人。纵观历史,善知人者成就霸业。鲍叔牙力荐管仲,助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而三分天下。他们慧眼识人,知人善任,展现了“知人之智”的卓见。然而,“自知之明”更为可贵。唐太宗以魏徵为镜,虚怀纳谏,常反躬自省,终创贞观之治;曾国藩每日静坐自省,坚持写日记以“研己”改过,在功成名就后仍能持身守正。正所谓“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让我们常怀自省之心,既看清他人,更认清自己,抵达澄明通达的人生境界。

    肩负使命担当,踏上任重之道。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此言道尽了志士仁人的精神底色。弘毅者,胸怀天下而意志坚定;任重者,肩负使命而矢志不渝。黄大年将生命融入深地探测,以科技报国之志托起民族复兴的梦想;袁隆平毕生躬耕于田垄,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让亿万人民远离饥馑;陈祥榕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赤子之心,将青春永远定格在喀喇昆仑。他们以生命践行弘毅,用担当诠释使命。前路漫漫,更需脚踏实地;使命在肩,尤当奋勇争先。让我辈以先贤为楷模,以奋斗为舟楫,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格物致知、认清自我与任重道远三者相互贯通,层层递进。格物是积累智慧的根基,自知是持守内心的明镜,担当是知行合一的归宿。无格物则识浅,无自知则行偏,无坚毅则志虚。唯三者兼备,方能在认识世界与完善自我的循环中,成就完整人格。

    格物明理,修身立心,知行合一,勇于担当。我辈青年当以格物精神求知,以自省意识明己,以实干姿态肩负时代使命,在知行并进中书写青春华章。

    指导老师熊文点评:文章以“格物—自省—担当”为脉络,将“致知在格物”“自知者明”“任重道远”的经典内涵串联成线,三层递进的论证逻辑清晰,展现出对“个人修养与时代使命”的深度思考。在内容上,旁征博引是其显著亮点。论据典型且富有层次,横跨古今,紧密扣合分论点,论证扎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