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快览

    《积弊:清朝的中叶困境与周期感知》

    孙明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当时大清王朝尚未完结,时人何以感知“中叶”气象?陶澍、洪亮吉、包世臣、龚自珍、魏源等治理能臣均敏锐地感知到大时代的总体性状态,并反复思索困境的生成机制,希望在制度理念的调试下扭转局面,但事与愿违。本书讲述的,就是清王朝大厦将倾之前政治思想史领域的中叶往事。

    《昆仑图志》

    赵宗福 主编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昆仑”,作为中华版图上的“万山之祖”,早已超越地理概念,它是华夏创世神话的摇篮。《昆仑图志》根植昆仑、图绘文脉,依托严谨的学术支撑、中国传统壁画的视觉表达,构建出一个瑰丽深邃的昆仑远古世界,再现神话奇观。本书首次汇集昆仑“元素”于大型壁画,系统性展示昆仑文化全景。

    《石头是石头的纪念碑》

    杨中标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该书被评论界称为“新故乡系列写作”。是一个涵盖乡邦故土、工业园区,包括新城镇、新社区、新移民等新时代信息的小说文本,是一场有关人性、家庭与时代的深刻对话,表现了普通人在生活浪潮中的坚忍与挣扎,梦想与追求。

    《文学与现代都市》

    汪民安 主编 上官燕 张杰 姚云帆 王彦军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世纪中期,城市人口剧增,敏感的作家们马上意识到,他们置身其中的不只是地理扩张的城市,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人们因此需要锻造一种现代的感受力,在不断的崩溃与自我更新中学会应对城市。本书期望追索这些被书写的经验、危机、魅力与感受,理解现代性的起源与内在矛盾。

    《自由鸟与蜗牛:史禄国在华的两重生命》

    王传 著 上海三联书店

    俄国人类学家史禄国是国际公认的通古斯研究权威。他在中国度过了自己学术生命最成熟、最旺盛的17年,一生中绝大部分著作在中国出版,对中国早期人类学界的影响深远。本书详细梳理史氏在华期间的学术研究,深入探讨史氏与中国学界的交往,客观评介其贡献。

    《糖与现代世界的塑造》

    [加]伊丽莎白·阿伯特 著 张毛毛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一粒小小的砂糖蕴含巨大的力量,深刻地塑造了我们今日所见的现代世界格局。从早期的奴隶制种植园到现代的工业化生产,糖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深刻影响了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作者不仅钩沉黑暗过往,更犀利剖析糖业巨头的影响力及其带来的持续的环境与健康问题。 

    (长江日报记者李煦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