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晏华华 杜乂旻)一套用来喂鱼的智能装备以2000万元实现技术成果转化。长江日报记者11月10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由该校王春芳教授团队研发的“鱼类智能化精准投喂系统装备”被深圳盛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相中,双方正式签订技术成果转化协议,以2000万元转化金额达成技术独占许可合作,许可期为20年。
传统水产养殖中,鱼饲料投喂全凭经验。喂多了容易污染水体,喂少了影响鱼类生长。华中农大“鱼类智能化精准投喂系统装备”构建了“感知—预测—管控”全链条智能投喂体系,“鱼需要多少就喂多少”,实现了精准投喂,投喂过程也实现了无人化。
据了解,该技术研发与推广依托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湖北农业科技“515”行动、国家和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撑,转化了4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外观专利和5项软件著作权,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深圳盛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明君介绍,在实际生产中,农户对鱼饲料精准投喂的技术需求非常大,这是一直制约他们发展的难点和痛点。
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辗转得知华中农大王春芳教授团队研发的“鱼类智能化精准投喂系统装备”已在多个示范基地取得良好效果,迅速与该团队取得联系。双方一拍即合,顺利达成合作意向。该公司将依托20年独占许可权,加速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和推广,打造水产智能投喂装备标杆产品。
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大鹏表示,高校科技创新作用的有效发挥需与企业紧密对接、协同发展。该成果历经十余年攻关,成功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其关键在于直面产业核心问题——既回应鱼类生长的基础科学需求,也破解鱼饲料浪费大的现实瓶颈。通过生物学、信息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多学科交叉,该系统已应用于多个养殖场景,在科研方面具有示范意义。

上一版




朗读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