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者说】————
讲述人: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王春芳
你看,我们的示范养殖池里有数十条加州鲈畅游。水面上,一台巴掌大、长着4个触角的仪器正在隐秘工作。喂食的时候,当它“看到”鱼群吃食减慢、慢慢散开,投料机便开始慢慢试探减少投喂饵料;当鱼群游动恢复吃食前的状态时,投料机便自动停止投喂饵料。
听上去很简单,但精准投喂鱼类是一个困扰水产界多年的难题。我们团队历时十余年研发出“鱼类智能化精准投喂系统装备”,彻底改变了传统定时定量模式,实现“鱼需要多少就喂多少”。
这套装备由一双“眼睛”和一个“大脑”组成。“眼睛”是鱼类摄食行为传感器。当数条鱼从它面前游过,它能依据鱼的动作、速度等时空行为特征快速解析鱼的摄食需求强度,也就是它饿不饿。传感器不受水体透明度、光线明暗的影响,解决传统视频监控的“看不清、测不准”难题。
“大脑”则是装在池边的智能控制器和部署在云平台的软件。它整合不同鱼种生物能量学预测的饲料需求、饥饿程度和环境参数,精准计算出投喂决策,操控投料机释放饵料。什么时候喂、喂多少都由它决定。
与传统的人工定点定量粗放投喂不同,我们的设备还能实现“边喂边观察”。在投喂过程中,传感器持续监测,通过鱼的进食速度、进食意愿,实时调整投喂策略,确保鱼能吃饱又不会吃撑。
安装上我们的设备,养殖户只需要打开手机或电脑就可随时查看投喂管理状态。我们已在湖北、广东等省份的多个县市开展试验,人工投入减少70%~90%,饲料系数降低10%~15%,有效解决尾水排放、劳力消耗大、饲料浪费等问题。
————【大众点评】————
讲述人:武汉市五七东方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经理宋建
此前,我们投放饲料都是凭借人工经验或者使用简单的机械。鱼饲料被投入水中,半小时后就开始溶解,喂饵的度非常难把握。
王春芳教授团队研发的“鱼类智能化精准投喂系统装备”就像给传统投料机装上了大脑,不仅能为鱼量身定制“健康餐”,还能减少饲料浪费、水体污染,并减轻人工负担。我们从2022年开始应用,累计养殖产量24万公斤,养殖的品种有大口黑鲈、草鱼、鲫鱼等。技术应用有效解决了尾水排放、劳力消耗大、饲料浪费等问题,缩短了养殖周期,显著提升了综合效益。
更重要的是,这个设备可匹配陆基圆池、工厂化循环水、池塘圈养、网箱、土塘、水泥池等养殖系统。我们打开手机App就能实时监测养殖情况,非常方便,真正实现了智慧养殖。
(整理: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晏华华 杜乂旻)

上一版





朗读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