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名片:
孙晓洁,武汉市第十二初级中学校长,武汉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贡献个人,武汉市教育系统建功立业女职工标兵。
————————
每当清晨步入校园,看着孩子们朝气蓬勃的身影,我总会想起十二初这些年的办学历程。作为一所地处武汉繁华商圈的“麻雀学校”,我们曾在10亩的狭小天地里默默耕耘。教学楼建于1972年,办学空间局促,但这些困难从未阻挡十二初人追求卓越的脚步。我常常对老师们说:“教育的边界不在围墙之内,而在思想所能抵达的远方。”正是这种信念,推动我们与一公里外的武汉市第二十八中学携手,开启一场从“互补需求”到“深度融合”的办学实践。
□ 武汉市第十二初级中学校长 孙晓洁
■ 空间重构
以“微创手术”破解资源困局
2023年8月,江汉区教育局为十二初学区举行挂牌仪式,标志着两校深度融合正式启动。两校教师代表齐聚一堂,眼中既有期待也有疑虑。作为校长,我深知这场改革不仅关乎空间资源的整合,更是一场关乎教育理念重塑的深刻变革。
我们创新性地提出“年级错位布局”方案,将两校起始年级共16个教学班全部入驻二十八中校区,毕业年级集中至十二初本部。这一安排既充分利用了二十八中近30亩的校园空间,又发挥了十二初毕业年级备考的经验优势。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专项投入300余万元用于两校教室、办公室、功能室及自营食堂的修缮改扩建。
第一次带领十二初的老师们参观二十八中校园时,看到那些因生源不足而闲置的教室和场地,我内心深受触动。一位老教师感慨道:“这些空置的教室就像沉睡的宝藏,现在终于要被唤醒了。”这句话让我更加坚定了融合发展的决心。我们像进行一场精密的“微创手术”,让两校资源在流动中焕发新生。
■ 师资共治
从“两校两制”到“学区同心”
师资融合是学区建设的关键所在。面对两校教师平均年龄近50岁、中高级岗位紧缺的共性难题,我们建立了“北斗星”工作群,以线上联席校长办公会为核心,实现学区事务全面覆盖、实时响应。记得刚开始推行干部交流时,有位老班主任私下找我谈心:“我在二十八中教了30年书,突然要到十二初带班,心里真是没底。”我握着她的手说:“教育没有校界,您的经验正是孩子们最需要的。”
这样的交流让我意识到,融合不仅是制度的整合,更是心灵的贴近。我们先后安排18名干部教师打通使用,并计划优选两校骨干师资搭班共同任教新一届初一年级。在绩效考核、岗位竞聘等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坚持两校同步讨论、同时修改、同期过会,让每位教师都感受到公平公正。
最让我感动的是今年春节联欢会,7名校级干部利用休息时间排练舞蹈《上春山》。演出当天,当看到台下两校教师其乐融融的场景,我深深体会到:唯有打破制度与情感的双重壁垒,才能让师资在流动中凝聚成“命运共同体”。
■ 教学共生
让“双减”在联合教研中落地生根
在教学融合方面,我们将十二初成熟的“和悦智慧”课堂模式向整个学区推广。每周的联合教研成为雷打不动的惯例。第一次联合教研时,两校教师还明显分坐两边,如今早已打成一片。我们围绕教学目标精准定位、“双减”下的作业设计等核心问题,累计开展196次专题研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600余份。
教学管理团队实行“包保班级、包保学科”制度,两校党员干部每年累计听课960节次、参与教研活动940余次。这种“监测—分析—改进—提升”的闭环管理,确保了“双减”政策在学区落地见效。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依托二十八中的场馆资源优势,开设了足球、田径、射箭等特色课程。校足球队在2025年武汉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斩获男子甲组、乙组双冠军,田径队员王玉龙的事迹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报道——这正是“五育并举”在学区融合中的生动注脚。
■ 成长共情
德育活动成为融合“黏合剂”
“四季八节”德育活动体系是十二初的特色品牌,如今已成为两校学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平台。去年举办的“青春不散场”草坪音乐会上,原本性格内向的初三学生小张,在老师的鼓励下登台表演吉他独奏。演出结束后,他激动地告诉我:“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表演,原来我也可以这么勇敢!”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我们联合开展“强国梦想共担当”五四朗诵快闪活动,30个班级的学生用即兴创作传递时代心声;“一二·九”主题纪念活动融合最美班级评选、课桌舞、戏剧、朗诵、歌舞等多元形式,吸引2000余名学生参与。作为教育者,我始终坚信:当孩子们在融合环境中学会合作、担当与创造,教育的温度便自然流淌。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二十八中学位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新增近500个学位;十二初办学品质稳步攀升,2024年获“四个指南”评价市级优秀学校,2025年获“武汉市先进学校”荣誉称号。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每当看到两校学生在操场上一起奔跑,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在活动中相互鼓励,我就深深体会到:成长并非与他人的较量,而是与自我的“较劲”。唯有敢于对当下的自己“过不去”,才能突破局限、实现“过得去”的新跨越。
未来,我们将继续立足教育规律与生命成长的底层逻辑,锚定有使命、有担当、有挑战的办学方向,推动全员同心同向、持续迭代。我坚信,只要心怀热爱、脚踏实地,我们一定能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写下更多动人的故事,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上一版




朗读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