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到湖美,感受大武汉“艺术之眼”

    以上均为毕业展现场图片。

    武汉,一直是中国美术版图上的重镇之一。

    位于昙华林的湖北美术学院老校区,自近代以来就是武汉文化、教育的集聚地,走出过张肇铭、王霞宙、张振铎、张祖武、阮璞、杨立光、张朗、唐小禾、程犁、尚扬、徐勇民、刘寿祥、魏光庆、曾梵志等文化大家和艺术大家。

    从某种意义上说,要读懂昙华林的文化底蕴,或感受武汉这座城市的艺术调性,湖北美术学院可谓是武汉的“艺术之眼”。

    在该校美术馆内,各类艺术作品展常见不断。当高校课堂不再成为美育社会化的门槛,在美术馆门前或展出的作品旁合影也成了朋友圈的打卡必备,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这里,近距离感受艺术。

    何况,看完毕业展,还可打卡校园内钱钟书父亲钱基博先生的故居——朴园和与朴园遥相呼应的榆园,据说上世纪40年代,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也曾在此居住过。一举多得。

    在武汉,像“昙华林武胜门站”这样的艺术景观,只是湖北美术学院用艺术点亮公共空间的案例之一。近年来,该校以“灵秀长江,魅力地铁”为设计理念,采用片状、柱状、点状的构成语言,将武汉两江四岸的风貌以艺术化、剪切化的方式呈现,在地铁空间内书写了武汉的壮阔历史和悠久文化。

    2023年,湖北美术学院新设立了实验艺术学院和创新学院并在昙华林校区办学,定位于将传统艺术创作与大数据、新媒体、人工智能等融合。与风景优美、学术气息浓厚的藏龙岛校区相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昙华林校区成为面向当代、更具实验性的学术探索空间。湖北美术学院校长周峰表示,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为艺术的创新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开辟了新赛道,湖北美术学院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艺科融合,全面提升数字文化服务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文/图:陈玲 黄晓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