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全球卫生估计报告》,列出了2000—2019年全球十大死亡原因。尽管阿尔茨海默病是全球第七大死亡因素,但它在全球不同收入群体中的发病率分布并不平均。一个国家越发达,经济越稳定,其公民患痴呆症的风险就越大。
我们的记忆定义了我们是谁以及我们认为自己是谁。记忆使我们成为人,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最大的恐惧之一就是与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记忆丧失。
■ 无法治愈,所以更应去了解
人们普遍认为,阿尔茨海默病主要影响记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正确的。但阿尔茨海默病也可能从引发语言问题开始,包括无法理解别人说的话或用别人能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达。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症可能涉及情绪和行为障碍:无缘无故的焦虑和抑郁、孤僻、情绪积压、急躁、突然发脾气、妄想和产生幻觉等。即使是这些极端的行为,也是思维障碍的表现。
尽管阿尔茨海默病在大约125年前就首次被公认为一种脑部疾病,但我们仍不知道它的病因是什么。
痴呆症与阿尔茨海默病这两个术语经常被混淆。
痴呆症是许多不同疾病的总称。痴呆症表现为智力功能下降,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有些可以治愈,有些则无法治愈。目前,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法治愈的痴呆症。尽管我个人认为,未来5—10年会出现一种治疗方法,但在这之前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 建立认知储备,任何时候都不晚
不同人的大脑也不同。与财富一样,认知储备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建立起来的。认知储备理论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事件储存在大脑中的表征。
教育是认知储备的基石。一个人受的教育越多,他的认知储备就越大。
另一种思考认知储备的方式,是将其视为固定智力的一部分,即多年来从教育和经验中积累起来的事实性知识。这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减少,甚至可能会增加。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国家健康与发展调查(1946年英国健康队列)对1184名参与者进行了长达70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认知储备较低、智力较低的人,从童年到成年期的认知能力下降的速度更快。这一发现有力地支持了这样一种说法,即终身建立认知储备的人,可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具有更健康的认知和思维。
所以问题来了,到了认知储备发挥作用的时候会不会已经太迟了?五六十岁,甚至更老的人的认知储备会增加吗?
关于大脑最令人吃惊和最原始的见解可能是可塑性。由于大脑具有可塑性,大脑的功能可以保持稳定,甚至可能增加,即使脑细胞的数量减少了。更重要的是这种通过可塑性对大脑回路的重塑是实时发生的,以微秒为单位。
每当我们尝试新的兴趣或活动时,我们就会在大脑中形成新的网络;大脑化学信使(神经递质和它们的受体)的数量根据需求增加或减少。神经细胞甚至有可能开始制造不同的神经递质。例如,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可能开始制造和释放替代的神经递质。最终,这些会产生一个完全不同的大脑。
(长江日报记者马梦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