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7月31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城市与镜头的对话

——解读麻建雄的纪实摄影实践

    □ 雷祺发

    当我们回顾麻建雄的城市人文纪实影像创作历程时,不难发现,他从橱窗设计到商业管理,再到纪实摄影创作及城市老街巷遗迹的传播、保护与利用,无不彰显他所秉持的“把影像还给城市,用影像服务城市”的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麻建雄多年来在“老橱窗”“老街巷”“老照片”三个方面孜孜不倦地耕耘。他从“老橱窗”的设计与展示,到“老街巷”的拍摄与展览,再到“老照片”的搜集、整理与出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麻建雄始终秉持“拍摄内容永远高于形式、镜头聚焦民生、情感融入图像”的影像理念,传达当代的精神风貌与人文情怀。凭借多年的执着追求、满腔热情与不懈努力,他诠释了人文纪实摄影在当今社会的多元价值与深远意义。

    作为一名聚焦城市人文变迁的纪实摄影家,麻建雄深谙,拍什么是创作视角的问题,而怎么拍则是创作方法的问题。在他的影像创作观中,“拍摄不单纯是摄影,如何讲好城市故事,讲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才是影像创作实践的首要问题。

    麻建雄生于武汉长于武汉,这座城市的迅猛发展和变迁,无不触动他的内心关切。专题性、抢救性、速写式的街拍,自然而然地成为他独特的影像创作手法。麻建雄始终围绕“老街巷”主题,先后抢救性拍摄了“汉正街”“显正街”“西大街”“昙华林”等多个武汉三镇的城市记忆遗产。从武昌的乾福巷到汉口的尚德里,从起义门大街到红巷都府堤,从青石板路到市井烟火,无不留下他执着寻觅的拍摄足迹。至于为何如此钟情于武汉老街巷的拍摄题材?麻建雄曾温情地自述:“我追寻隐藏在老街巷深处的鲜为人知的历史建筑与遗迹,感受市井烟火中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领略这里曾经上演的历史故事与传奇人物。”透过麻建雄镜头下的一幅幅摄影作品,我们仿佛能感受那些老街巷的过往变迁与情感诉说。麻建雄多年来走街串巷,在他不懈地抢救拍摄与整理下,孕育出《大城根脉》《汉阳街巷》《显正街记忆》等多部深受大众认可的摄影视觉佳作,成为今天乃至未来研究、书写武汉城市变迁史的重要文献。

    作为一名纪实摄影家,麻建雄不仅在户外进行散步式的拍摄创作,还特别注重对老武汉街巷影像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并多年身体力行,至今未曾懈怠。他始终恪守“拍摄、研究在前,利用、传播在后”的原则,正如他所言:“三分读书、三分调研、四分摄影。”

    麻建雄在传播领域的热忱丝毫不逊于其创作激情。自2014年至2024年的10年间,他不仅出版了学术著作、举办个人展览,还开展了专题讲座及咨询服务,同时涉足专题视频制作、网络推文撰写和媒体报道。这些成果无不彰显出麻建雄对媒体传播工作的重视与认可。正如他所言:“传播应通过办展、出书、讲座、讲课、制作小视频、运用融媒体、线上线下全方位展开。”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位优秀的纪实摄影创作者,不仅需关注艺术创作主题和拍摄技术的锤炼,还应深入了解影像创作之外的传播策略。因此,近十年来,麻建雄精力充沛、四处奔走,为武汉老街巷的城市影像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例如,他在创作《显正街记忆》一书时,采用随笔形式,巧妙地将自己在显正街的童年故事与今日的感悟相结合,图文并茂,语言朴实而深刻,令人读后回味无穷。再如,他在早期设计“老橱窗”时所展现的传播意识,他始终坚信,橱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融合了绘画、书法、文学、影视、装潢、环艺、建筑、舞台等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是连接消费者与商品生产者的重要桥梁。他深知,不仅要娴熟掌握橱窗的综合艺术表现手法,更要洞悉其背后的传播理念。换言之,一个优秀的橱窗设计,既要凸显商品的实用性,又要具备高度的艺术观赏性,方能赢得大众的喜爱与认可。

    作为土生土长的武汉伢,麻建雄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人生轨迹,亦见证了武汉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正如他所言:“光阴把市民世代生活的平淡和传奇深植在老街巷,把城市的春华秋实和岁月荣光镌刻进老街巷,这里栖息着城市历史的灵魂,延续着城市的文脉和精神。”这或许正是麻建雄选择纪实摄影的初心所在。著名摄影家朱宪民说:“麻建雄先生的纪实摄影,始终将镜头对准身边的人和物,擅长捕捉城市高速发展中的某个阶段和侧面,以系列影像见证历史,记录历史,反映民众心声,揭示深刻主题,给人以深刻启示。”纪实摄影,作为当代影像创作的重要媒介,既具备记录现实、保存历史的文献功能,又蕴含当代摄影介入现实的创作魅力。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麻建雄希望通过纪实摄影这一创作媒介,实现对老城街巷历史文脉的传承与保护之心。

    纪实摄影根植于现实,而如何反哺现实、挖掘纪实摄影的利用价值,成为麻建雄经常深思的问题。无论是作为摄影创作者,还是摄影影像收藏家,麻建雄始终在思考这一超越摄影的时代命题。他曾言:“让文明传承,让文化延续。”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麻建雄将个人创作的60张作品、收藏的240张作品,以及同期的相关文件资料和武汉老橱窗纪实照片原片,全部无偿捐赠给武汉美术馆。武汉美术馆依托这批珍贵的藏品,于2014年成功举办了“为工农兵服务——麻建雄藏武汉老橱窗照片展”,并同期推出了同名书籍。对此,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顾铮给予了高度赞誉:“对于武汉市,这是一份珍贵的城市记忆,是一份跨越了近30年历史的武汉城市记忆的视觉文献,也是一份有关中国商业发展史以及商业美术史的重要历史文献。”

    值得一提的是,麻建雄怀着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敏锐的目光发现、抢救、编辑并研究比利时医生菲利普拍摄的1898年至1908年间的400余张武汉历史影像。2023年,武汉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武汉晚清影像——比利时医生镜头中的1898年—1908年》一书,为当代乃至未来的武汉城市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影像文献。

    走进麻建雄的多元影像世界,梳理他在纪实摄影领域的实践历程,令人心生敬佩。他的影像作品,不仅见证了武汉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他对这座城市的深情。无论是繁华的街道还是静谧的小巷,麻建雄用镜头捕捉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留下了他独特的印记。这些影像不仅是对历史的见证,更是对未来的期许。麻建雄的影像实践让我们认识到,纪实摄影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肩负着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作者系独立策展人、艺术史论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