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8月05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序跋集·

玄奘是我的个人英雄

    摘编自《文化的故事:从岩画艺术到韩国流行音乐》中文版序言。

    □ [美]马丁·普克纳

    我和中国一直保持着联系,中国对本书而言也十分重要。所以,本书中文版得以面世,让我感到大为欣喜。关于玄奘的第五章,是我最早写成的章节之一,也在我的脑海里落实了本书关于文化接触和中介(cultural contact and mediation)的主题。更重要的是,玄奘由此成了我的个人英雄。他是一位坚定不移的旅行家,对其他文化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奇心。他是一位加强中印文化交流的文化中介者,从而也对其祖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对印度大为着迷,同时心系自己的祖国和文化,旅印16年后,他最终回到了中国。

    在我看来,玄奘可以为此刻的我们指点迷津。在我所居住的美国,我观察到各种对其他文化持怀疑态度,由于害怕失去文化身份而退缩到各自本土传统中的趋势,也许在其他国家情况也是如此。玄奘充分提醒我们:对其他文化持开放态度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的文化。相反,玄奘在印度旅行时更好地体会到自己的中国文化身份。同样,我也相信文化接触。因此,我多次到中国旅行,并著书立说以赞美玄奘这样的人物。

    让我的世界观发生变化的关键时间点是在20年前。当时我开始编辑《诺顿世界文学选集》,它分为六大卷,其中收录了来自世界各地数千年来的文学作品(包括数十位中国作家的相关作品)。这项工作让我学习到怎样以鸟瞰的视角来看待文学和文化的历史。这个观察视角也向我展示了我们的文化是如何相互关联的,而这种关联一直以来都确然存在。

    我首次尝试展示这一视角,写成了一本名为《文字的力量》的书(此书中文版也已出版)。它集中讨论文学背后创造性技术及其在世界范围产生的影响,尤其还包括纸张和印刷——正如各位所知,这两者都是中国的发明。在我看来,这些早期的技术革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当前的写作革命。它们是互联网的前身。

    我对世界文化视角的最新尝试,便是你此刻正在阅读的这本书,它写于美国所谓“文化战争”之中。

    本书赞颂艺术家和作家,但也同样赞颂文化中介者,如教师、考古学家、破译被遗忘语言的语言学家,以及像玄奘那样使文本得以在其原生领域之外传播的翻译家。正是出于这种理念,我要感谢我的译者黄峪博士对本书作出的重要贡献。译者很少得到他们应得的认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就是为了赞美译者而写成的。所以,感谢黄峪,让这本书能够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