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

攀武鄂黄黄手术高峰
创区域医疗卓越标杆

    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

    2023年7月21日,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在新洲区奠基启航,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全国顶尖学科优势和一流的科学管理,在其全方位、同质化的深度赋能下,短短两载,实现CMI值全市第八的跃升,完成了从规划蓝图到区域医疗卓越标杆的华丽蝶变。

    该院院长曾晓勇介绍,目前医院住院患者手术占比、低收入患者占比、本院医师主刀率均超80%,而平均手术患者费用相当于全市平均值的80%;平均住院时间相当于全市三级医院平均值的80%;手术疑难复杂程度(CMI)超过武鄂黄黄地区80%的三级医院。“站在两周年新起点上,将以‘六个80%’为坚实基础,让武鄂黄黄都市圈居民就近享受到与同济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打造‘大病不出区、手术不奔波’的区域医疗新格局。”

    ■ 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实现降费

    为困难群众开通“先诊疗后付费”绿色通道

    “在启动乡村振兴医疗保障通道后,我从住院到康复出院只掏了6000元。”56岁的陈国富(化名)家住长江新区阳逻街道,因“脑动脉瘤”在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住院5天,行双微导管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痊愈出院。

    1个月前,陈国富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头痛,前往当地医院查头颅MR提示可疑脑动脉瘤,予以保守治疗。近日,陈国富无明显诱因再发并加重,为求进一步诊疗遂前往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就诊。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华接诊后,结合影像结果确诊“脑动脉瘤”收住院。

    “当地医生建议转诊时手心全是汗,都说治这病没十万元下不来。”同济航天城医院接诊后迅速为陈国富启动乡村振兴医疗保障通道,本次治疗DRG病组标准费用为10.2万元,医院实际治疗成本压缩至7.3万元,最终自付6095元。

    家住恩施的58岁黄女士十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空腹时反酸嗳气,进食后上腹部饱胀、嗳气不适,平时未予以重视,也未进行任何治疗。近两周,黄女士病情加重,在恩施建始县当地医院就诊行胃镜检查,取组织病理检查提示胃腺癌含印戒细胞成分。于是,黄女士前往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就诊,以“胃恶性肿瘤”收治入院,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加胃肠吻合术,情况好转后出院。医务部部长、普通外科主任孙友俊介绍,本次治疗DRG病组标准费用为7.4万元,医院实际治疗成本压缩至4.8万元,让低收入群体看得起大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同济航天城医院还为低收入群体开通了“先诊疗后付费”绿色通道,实行零押金入院政策。目前该政策已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脱贫户和低收入农户,患者只需在出院时结算自付部分,切实减轻了低收入群众就医的垫付压力。

    “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突破地域与经济的双重壁垒,让国家级医疗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底气,同济航天城医院的实践给出了武汉答案。”曾晓勇说,我们不是简单压低成本,而是通过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来实现降费,如优化临床路径、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复合手术室高效利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多学科协作诊疗,精准制定手术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确保在控制费用的同时不降低诊疗标准,真正实现了“提质降价”目的。

    ■ 引进尖端医疗设备和手术方法

    不断提升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

    自开业以来,医院引进尖端医疗设备和手术方法,成功开展多项新技术和新业务,向精准、微创、高难度手术迈进,不断提升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截至2025年7月31日,三四级手术共完成2370例,占总手术量的64.45%,平均住院时间6.33天,多项指标位居武汉市三级医疗机构前列。

    近两年来,泌尿外科率先开展新洲区首例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呼吸内科成功开展新洲区首例内科胸腔镜检查;消化内科成功实施医院首例内镜下胃黏膜下软组织肿瘤的微创治疗;普通外科成功实施医院首例3D腹腔镜微创结肠癌根治性手术,成功抢救脾破裂特大出血患者;呼吸内科联合影像科成功实施医院首例CT引导下肺肿瘤微波消融术。

    据了解,医院“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理念打破学科壁垒,以患者疾病需求为导向,整合多学科资源,形成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建设泌尿肾病中心以及神经医学中心,以特色中心为依托加大科研投入,开展新技术研究应用。心血管及肺部疾病中心、泌尿肾病中心在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提升医院学科影响力,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与此同时,医院创新服务模式,服务质量和效率双提升,设立“外科手术微创化”“微创手术精细化”诊疗模式,开展改善护理服务系列行动,致力于安全、高效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打造“大医生、高年资、亚专业”日间手术模式,积极开展复杂、疑难、三四级手术,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泌尿外科、神经医学中心、口腔科、消化内镜中心等科室常态化开展日间手术,麻醉科增设麻醉门诊,为日间手术患者保驾护航。

    ■ “输血+造血”双轮驱动

    力争创建国内一流的中国式现代化医院

    “同济专家团队已深度参与医院21个临床专科的建设工作,145位资深教授通过常态化驻点帮扶,每周派驻专家10位以上,显著提升了医院学科发展水平,为患者提供高水平诊疗服务。”自武汉同济航天城开业至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专家团队到院接诊超8000次,指导完成手术近1500台,通过专家帮扶,医院专科能力建设与疑难病例救治水平得到显著加强,实现“输血+造血”双轮驱动,锻造本土医疗生力军。

    医院创新实施“导师制”培养计划,通过“专家驻点+手术带教+病例复盘”三位一体模式,推动医疗技术本土化落地。创新实施病区双主任制,由同济医院副高及以上职称专家出任学科主任,主管科室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本院临床科室负责人出任行政主任,主管科室日常管理工作,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明确分工,实现科室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消化内科、放射科分别加入同济医院消化护理专科联盟、同济医院放射护理专科联盟,加强专业技能的帮扶合作。    

    数据显示,本院专家手术率已从建院初期的不足40%提升至82%,真正实现从“借船出海”到“造船远航”的转变。这一成果正是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的生动实践,通过“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的传帮带机制,让国家队“金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形成“引进一个专家、带强一个科室、服务一方群众”的良性循环。    

    曾晓勇表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践行国家分级诊疗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面向未来,将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医疗卫生事业提出的新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人才建设为支撑,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努力创建国内一流的中国式现代化医院。

    文/关馨 胡琼 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