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提升钢铁、石化支柱产业,培育壮大船舶、海工装备等特色产业集群,聚力突破氢能、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青山区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区的步履坚定而有力。
————————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6项重点经济指标争先进位……上半年,青山区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切入口,主动对标学习杭州市工业规模“第一区”钱塘区,以奔跑之姿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以实干之姿壮大新兴产业聚链成势,以“铁军”之姿攻坚产业项目招商转化,以工业闯关推动发展突围,实干争先,克难求成,较好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
■ 以奔跑之姿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
紧盯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青山区“一企一策”,推动龙头企业加大投资、向前排产。
7月16日,随着首批钢卷装车驶出厂区运往南方,武钢有限新能源无取向硅钢产线全面投产运行。继武钢一号高炉“一米七”轧机工程之后,中国钢铁工业史上又多了一个标志性符号。
该产线建在武钢二炼钢厂原址之上,这里正是当年举世闻名的“一米七”轧机工程核心“三厂一车间”之一。如今,老厂拆除,一座高端、绿色的硅钢超级工厂在原址新生。
总投资近40亿元的新产线,采用全球首创的十余项核心技术,工艺技术和装备制造能力代表中国硅钢顶级水平,构建起“5G+智慧管控平台”,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工厂。
新产线具备年产能55万吨高端无取向硅钢的能力。产线聚焦0.15—0.65mm超薄规格、高磁感、多涂层无取向硅钢,涵盖20余种高端牌号,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高端变频压缩机、高效工业电机及新兴无人机领域的关键材料。
数据显示,新产线整体效率较老硅钢厂提升50%以上。在磁感、铁损等关键物理性能上,新产线已达国际顶级水准。
2023年6月,武钢有限新能源无取向硅钢产线落子开建,今年6月全面建成。新产线通过集成创新,不断降低产线综合能耗,利用低碳冶金技术加绿电的方式,实现产品生产降碳30%以上,实现年碳减排400万吨,相当于36万公顷森林的吸收量。
与此同时,总投资50亿元的先进钢铁材料智造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
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硅钢仓储、交易、加工等配套服务,形成硅钢下游产业及贸易链集群,为武钢有限建设全球最大硅钢制造基地夯实基础。
以奔跑之姿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青山区钢铁、石化等产业上半年实现“顶压上行”。
8月1日,中韩石化新建120万吨/年航煤加氢装置核心设备液相加氢反应器吊装就位。这标志着中韩石化航煤加氢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今年上半年,中韩石化航煤液相加氢工程甫一开建,便开启了加速跑。
中韩石化航煤液相加氢项目总投资1.52亿元,新建一套120万吨/年液相航煤装置。该项目采用先进的航煤液相加氢工艺,通过取消循环氢压缩机2台,淘汰更新反应器1台、换热器10台以及加热炉2座,可以将航煤加氢装置能耗由平均12千克标油/吨原料降低至6千克标油/吨原料左右(考虑低温热水利用),提高企业节能水平,并降低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排放。
据了解,上半年青山区工业投资增长20.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6个百分点。
■ 以实干之姿壮大新兴产业聚链成势
构筑“335”现代产业体系,青山区制定“项目落地攻坚年”方案,实施项目投资、项目开工、项目储备、争取资金、政务服务、入库纳统、项目竣工等七大攻坚行动,聚力突破新兴产业。
5月15日上午,武汉万洋众创城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标志着这座新型制造业产业园区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作为万洋集团进驻武汉的首个项目,武汉万洋众创城项目一期占地227亩,计划投资13亿元,将以智能装备制造、金属加工、新材料及相关配套产业为主导,充分发挥万洋园区品牌“产业集聚、服务集中、技术集成、功能集约”的独特优势,打造集制造研发、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生产生活配套、金融服务和智慧园区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项目一期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约17亿元,年税收约7000万元,引进入园企业总数约70家,提供就业岗位约4000个。
武汉万洋众创城项目不仅是万洋集团在华中地区的重要布局,也将为青山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和机遇。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预计将吸引众多优质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为青山区产业创新和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以实干之姿推动新兴产业聚链成势,青山区一大批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纷纷开工建设。上半年,青山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
作为青山区新材料产业园的两个首发园区之一,占地面积约309亩、总投资11亿元的武汉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一期项目今年5月动工建设。
该产业基地重点引进生物医药新产品研发、医药中间体研发、化工产品研发、中小规模生物医药制造、化学合成类高端原料药、医疗材料及医疗器械生产制造企业,与光谷生物城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打造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群。
另一个首发园区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也于上半年开工。半导体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是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的重点项目,占地245亩,总投资7.4亿元,建成后将具备实验检测、产品孵化、技术开发等功能,力争打造一流新材料产业综合服务园区。
据介绍,青山区新材料产业园以石化下游产业为基础,聚焦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材料、医药新材料和氢能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该产业园的建设,是青山区新兴产业聚链成势落下的关键一子。
■ 以“铁军”之姿攻坚产业项目招商转化
围绕“兴产业、强功能、提品质、惠民生、优生态”,青山区深入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加强产业招商谋划,围绕“335”产业体系制定招商图谱,明确招商路径和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锚定产业头部企业开展招商和落地开工转化。
今年初,青山区政府聘任的12名“招商大使”走马上任,以此为骨干的一支“招商铁军”诞生。
6月12日,“楚材聚汉 共建支点——青山区招商引资走进长三角”活动在上海举行。上海际数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与青山区签署合作协议,签约金额合计50.7亿元。7月21日,际数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正式取得营业执照,又一家全国总部落户青山。
际数科技是人工智能产业链优质创新型企业,专注于为自动驾驶行业提供高质量的空间智能数据服务,将有力支持武汉构建完整高效的智驾数据服务产业链,助力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提速发展。
此次际数科技的落户,是青山产投集团成立后以基金投资推动落地的首发项目,也是青山区积极响应国家及省市“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战略导向,推进产业链招商的又一重要实践。
坚持“一月一主题”,开展楚材聚汉、产业空间载体等专题招商活动。
今年以来,青山区举办了“楚材聚汉 共建支点”系列招商洽谈活动,邀请商协会、校友会、外资企业、国内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及金融机构代表参加活动,共谋青山发展,共建支点。
来访企业反响热烈,感受到了青山区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坚定了投资青山、扎根青山的信心和决心。
青山区18栋商务楼宇沿和平大道布局核心区域,约22万平方米招商空间虚位以待;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提供优质发展空间;化工园区13平方公里土地待开发利用。青山区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广大楚商校友、在外游子回归青山,让更多创新成果落地青山,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围绕新材料产业园、先进钢铁材料智造产业园等重点片区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上半年,成功签约疏能新材料、光华伟业、氢澜科技等26个项目,其中,上海婴鸟等15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开业),开工率达57.69%。
青山区将继续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着力招新引优、招大引强、招链引群,加速建设新型工业化强区。
◎ 数读青山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
工业投资增长20.3%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同比增长4.3%
完成全年目标的53.8%
策划:中共青山区委宣传部
撰文:李亦中 魏涵玉
供图:青山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