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永谋
有些人,如英国科学家拉伍洛克认为,“科学人”自觉的身心设计,很快会输给超级AI量子态的电子迭代,而有机生命迟早被电子生命,即超级人工智能所主宰。此类未来观是建立在信息至上的理论基础上的,即信息或信息化是宇宙演化的终极目标,而在物质、能量向信息的转换过程中,宇宙实现自我意识成为某种知性宇宙。
拉伍洛克将生命繁衍类比为程序(可)复制,将生命演化类比为(可)迭代,因此想象超级人工智能可以摆脱智人而自我设计和自我复制,成为新的生命形式,称为电子生命、无机生命或硅基生命。电子生命会主动选择自身的演化方向,纠正演化中的误差,通过计算机迭代的方式迅速进化,无需等待类似人类的缓慢而自然的选择过程,所以是比作为碳基生命的智人更高级的生命形式。
据拉伍洛克预计,人类世之后新星世会到来,电子生命届时将主宰地球;电子生命的演化进程是不可预料的,它可能会改造地球环境,使地球“死去”、人类灭绝,也可能会离开地球,前往更适宜居住的星球。在电子生命面前,智人将不堪一击。
我和很多人一样不赞同拉伍洛克的观点。拉伍洛克主张的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即“宇宙视角”,提倡站在地球之外,以上帝的眼光审视地球和人类的历史。人族的灭绝不影响宇宙的演化,智人被机器人取代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把自己想象成上帝,尝试神一样的思考,这不免有一丝滑稽的味道。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人类假装像神一样思考,上帝会被笑死。为什么人类要放弃种族的延续,而仅仅希望扮演上帝角色呢?其实,无论未来如何,智人都不应放弃种族延续和掌控新科技发展方向的努力,甚至要为此作出牺牲。所以,这类人类中心与非人类中心的争论实在毫无意义。
但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有意进化是否优于自然进化?
首先,自然进化虽然有陷阱,有些物种在演化中失败了,但有意进化同样有高风险。鉴于电子迭代的速度,微小的缺陷也会急速放大,可能在还来不及纠错的时候就产生致命性的灾难。就韧性而言,缓慢地演化未必没有优势。
其次,机器人可以自我设计,智人同样可以进行自觉的身心设计。当然,智人的身心设计活动需待更成熟的条件,尤其是技术准备、观念准备和制度准备,但它已经在酝酿。并且,智人的身心设计可以融合电子迭代的成果,由此,赛博格-瓦肯人会因为保留人类灵魂(比如直觉思维)而获得优势。
因此,智人想在与机器人的竞争中胜出,势必要拥抱自觉的身心设计。智人如今还来得及对机器人的发展进行足够的控制,但智人面对的压力并不止于AI,而主要是地球环境的限制和变化。因此,可以考虑以适当、适度和有限的身心设计应对未来,提升人类在智能社会的适应性。在很长的时间中,AI迭代会处于人类的控制之下,而且人类可以利用AI演化的成果,采取赛博格,即有机智能与无机智能相融合的策略提升自己。
面对人类危崖尤其是生态危机,拉伍洛克认为智人没有能力独自解决,必须依赖电子生命的帮助才能安然度过危崖。多数人并未如此悲观,认为目前智人仍有机会去独立解决。AI自我设计只是一个假设,而这种设计最终会否只不过是某种高级的复制,即局限于一个框架中无法达到提升新物种的高度,还没有定论。但是,智人借助技术工具完全可以将自身改造成新的超级物种,比如前述的瓦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