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09月09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门外弹乐·

不负期待听“老肖”

    梅明蕾 媒体人,爱乐者,读写驳杂。

    □ 梅明蕾

    不知自何时起,苏联伟大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国内有了“老肖”的爱称,如同“老柴”之谓,其中凝聚着乐迷们对作曲家的崇敬和挚爱。

    为纪念老肖逝世50周年,9月5日晚,武汉爱乐首席指挥傅人长率乐团携手华裔青年钢琴家黄荣,在琴台音乐厅献演了一场老肖作品专题音乐会。在《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已然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化象征的当下,“肖七”自然名列音乐会曲目;而这场音乐会也是武汉爱乐2025—2026全新乐季的正式启幕。

    音乐会以出演率甚高的《节日序曲》开场。小号和圆号吹响了凯旋式的号角,定音鼓一声巨响,如节日礼炮的轰鸣。经低音弦乐器短暂过渡,号角再次奏响,紧接着是管弦齐鸣。再往后,乐曲由小快板转为急板,小提琴疾速的分弓上下翻飞,小号灵活穿插其中,三角铁清脆的敲击,显得舞曲风更浓。乐曲主题如击鼓传花般不断转移至各个声部,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赏乐不乏通感,听着音乐,眼前幻化出如织的人流、缤纷的花海、庆典的喧腾。情绪越来越高涨,音响越来越强烈,场面越来越壮丽。引子里的号角声这时再次出现,与整个乐队形成雄浑交响,全曲在高潮中终结。

    接下来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是老肖于1957年写给儿子马克西姆的作品。最近恰好重温了俄罗斯钢琴家马祖耶夫的演绎,老肖特有的紧张和凝重,与亲情的柔软和发自内心的爱形成反差和对比,这一切从马祖耶夫手下流淌出来,击中了我的内心一角。而年轻的黄荣演奏得却别有韵致,他或许恰似当年老肖儿子首演此曲时的年龄吧,否则他的琴声中何以有那么一股子青春气息?当然,这不过是我的猜想。

    下半场“肖七”压轴。作为交响巨制,《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被誉为“用音符写成的战争史诗”,20世纪交响音乐的里程碑之作,也是考验乐团综合能力的“试金石”。武汉爱乐的表现令我感受良多,却因篇幅所限,只能点到为止。

    “肖七”难演奏,这难是全方位的,直接体现在技术上:第一乐章,小军鼓持续以一个节奏持续演奏十多分钟,连同乐队的烘托,丝毫不乱方寸,其极致稳定的节奏感跃然而出。弦乐声部频繁的快速音阶、临时升降和半音进行,乐队音准大有改观,从而无论强弱,总会生出富于感染力的通透和共鸣。“肖七”全曲时长约70分钟,且贯穿“抗争—苦难—胜利”的强烈情感张力,乐手需长时间保持高强度演奏状态,对体力和情感集中度的高要求不言而喻,而无论木管还是铜管起码得通过耐力这一关。

    老肖是配器大师,对各种乐器都“一视同仁”,无论何种乐器,诸如小军鼓、三角铁、大镲等等,在他那里总有担任主角的机遇。老肖作品织体厚重,尤在高潮段落中,需要强力度下保持各声部清晰,避免大音量乐器“抢戏”。这就要看指挥在声部平衡与织体控制上的功夫。傅人长指挥在情感高投入的底色下,不忘理性的构划,大的风格把握中,处处都有双手精准的点化。看他指挥,不免联想到他在总谱上所下的扎实功夫,相信几十、上百页的总谱他已烂熟于胸,摆放在指挥台上的那一摞仅是个摆饰。

    多年前就听过武汉爱乐演奏“肖七”,是晚再听,顿生感慨。音乐会当然有不足,但我更想予以祝贺,发微信给乐团首席李嘉,回过来的是“继续努力”四个字。我想这不是套话,有乐团明显的进步为证,有已然拉开序幕的新乐季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