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根成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营造人才茁壮成长的良好生态,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我国由世界人力资源大国迈入世界人才强国的重要支撑。置身“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之下,必须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在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上持续用力,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 全面提高基层人才队伍质量
全方位营造人才茁壮成长的良好生态,要想方设法厚植基层人才健康成长的沃土。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人才规模上,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占技能人才的比例约为30%。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程度明显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人才规模、质量、结构乃至创新成效上还存在短板和弱项,建设人才强国的任务仍然艰巨。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作为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的发展需要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人才的健康成长同样需要基层的支持。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全面提高基层人才队伍质量的历史主动,以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基层人才队伍培养的质效,全面推进基层人才队伍建设。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对基层人才的团结、引领、服务工作,持续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让基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大对基层人才的精准培养力度,大力开展本土人才培育计划,不断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综合人才实际情况及其专业特长,有针对性地把人才放到适合的岗位上挑大梁、担重任、唱主角。要积极营造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不断增强各类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真正体现对人才的尊重与关怀。
■ 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堵点
全方位营造人才茁壮成长的良好生态,要以改革创新着力破除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堵点难点,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与创新潜力。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和科教界‘帽子’治理,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厚积薄发”。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人才评价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亟须深化改革与创新人才评价制度,破除人才评价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将创新能力、工作绩效和实际贡献作为科研人员薪酬、资源分配的核心准则,破除科教界“唯帽子”难题。
要以人才培养和评价改革为引领,完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和人才发展治理体系,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要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成果、履职实绩与实际贡献等,把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作为评价的核心标准。要分类构建符合科研活动特点、体现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正向激励作用,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潜心钻研,切实减少为报项目、发论文、评奖励、争资源而分心伤神。构建科学规范、统一高效的人才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更好发挥用人主体作用,加快制定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的人才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机制。改革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机制,着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政策环境、体制机制与社会氛围,构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生态。
■ 让青年科技人才更好成长
全方位营造人才茁壮成长的良好生态,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成长,不断构建包容性更强、容错率更高的青年人才培育和成长机制,为青年科技自主创新、紧跟世界科技前沿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科技人才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是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大力培养与使用青年人才,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关乎全局、利在长远。
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骨干与先锋,实现了量质齐增。规模宏大、本领过硬的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加快了我国抢占科技制高点的进程,提升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已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数据显示,结构特征上,我国自然科学领域博士毕业生总人数超过45万人,39岁以下科技人才占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约3/4。质量特征上,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者成果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4.6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的占比超过80%。要凸显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发展的扶持举措,着力破解担纲机会少、成长通道窄、评价考核多、非科研事务负担重等矛盾难题,以更多基础性制度安排和政策红利,为青年科技人才减负赋能。着力营造崇尚科技创新、尊重青年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青年科技人才更敢闯、更敢试。
(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