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校友归“谷”

武汉理工大学与武汉经开区跨江再牵手

    10月18日,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车谷产业生态合作大会在中国车谷品牌运营中心举行。

    李岿 摄

    11个招商项目集中签约,签约金额51.57亿元,其中8个项目落户武汉经开区。

    李岿 摄

    校友与城市之间是一场同频共振的“双向奔赴”。10月18日,在武汉理工大学·中国车谷产业生态合作大会上,武汉理工大学校长王发洲与武汉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双方将深化校地合作,推进建设武汉理工大学军山校区(以下简称军山校区)二期、三期。

    这已不是武汉经开区与武汉理工大学第一次牵手。去年9月,“马房山”与“大军山”从隔江相望到跨江相拥,军山校区一期建成启用,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及前沿交叉创新研究院率先入驻。

    “发挥军山校区新动能,加快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以概念验证中心打通迈向市场‘最初一公里’。”武汉理工大学校长王发洲现场推介,将以校友资源为纽带,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融入车谷、服务车谷。

    作为国家“双一流” 建设高校,武汉理工大学有14名校友当选两院院士、9名校友担任央企“掌门人”、20余名校友创办上市企业,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攀升。

    两个月前,武汉经开区与武汉理工大学商定,通过举办产业生态合作大会,进一步推动校地融合发展,打造校友经济示范样板。

    本次大会上,逾百名校友、企业家、行业领袖齐聚武汉经开区,共探校友经济发展之道。与此同时,4个校企合作、14个科研项目以及11个招商项目现场签约,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一炮双响”。

    “热忱欢迎各位校友、企业家到‘中国车谷’‘世界车谷’畅谈合作、分享机遇、共谋发展。”武汉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现场发出邀约,“有梦想,来车谷,一起创。”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是武汉理工大学校友,1995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担任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董事长,推动两家央企进入世界500强。作为一个资深汽车迷,他非常关注国内汽车市场发展变革。“中国车谷已建立起完整汽车产业链,完全有能力有底气成为下一代汽车技术的策源地、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和生态合作的试验田。”宋志平认为。

    今年6月,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2025届(首届)东风跃迁班毕业生代表在军山校区举行座谈,41名毕业生超八成签约东风汽车等行业头部企业,从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核心岗位研发,实现从校园学子到企业工程师的“无缝切换”。

    2015年以总工程师身份加入理想汽车,成为联合创始人的马东辉也是武汉理工大学校友,他特地从外地赶赴武汉参加本次大会。34年前,他就读武汉理工大学,获得动力工程学士学位,目前担任理想汽车执行董事兼总裁。“高校与企业的关系不是简单的供给和需求,而是彼此成就。”马东辉走在学校梧桐树下,路过图书馆大门,有感而发。

    作为新时代校友经济的策源地,武汉市共有92所高校、140万在校大学生,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逾30万人。自2017年启动“资智回汉”工程以来,武汉理工大学校友与城市“双向奔赴”,“举起了大旗、作出了示范、走在了前列”。不久前,湖北省发布“校友回归”方案,成立省级校友工作促进会,吸引校友留鄂。

    武汉经开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大军山”与“马房山”同频共振,借助校友力量“以才引智、以才引资”,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深度融合,推进校地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以“校友链”带动“产业链”,推动“中国车谷”加速迈向“世界车谷”。

    (邓志鹏 蒋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