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势、野马分鬃、白鹤亮翅……”10月21日清晨,武汉情智学校的操场上,同学们在舒缓的乐声中缓缓起势,动作整齐划一,呼吸深长匀细,成为校园一天中最具仪式感的开场。“以前总觉得学习和运动是‘鱼与熊掌’,直到系统练习太极后才发觉,身体彻底舒展了,大脑仿佛被激活,上课思路都变得格外清晰。”高三学生张馨语的话,道出了体育与学业的奇妙联动。学校以“情商智商双向开发,素质特长全面培养”为核心理念,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编织成一张紧密的网。
■ 德育铸魂:红色信仰从“听到”走向“感受到”
“吕爷爷在隐蔽战线工作,连给家人写信都要用暗语,这种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让我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前途,更是在传承一份沉甸甸的责任。”10月16日,在每月一期的“红色讲堂”上,聆听完年过七旬的革命前辈吕胜东老人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往事,高二学生易诺轩感慨道。
这样的“红色浸润”已成为校园的常态。校园里那面长达71米的“英雄武汉浮雕墙”前,总有三五成群的学生驻足凝视。董必武的沉稳、向警予的坚毅、陈怀民的无畏,这些英雄的形象和事迹,不再是教科书上遥远的名词,而是学生们课间讨论的“热门话题”。
校长徐海宴说:“银幕里的英雄不是虚构的传说,他们的精神穿越时空,传承这份精神是我们的使命。”
■ 智育启慧:高效课堂与科技赋能比翼齐飞
“我们现在的课堂是‘2772’模式:老师精讲知识点20分钟,小组讨论解题7分钟,上台展示思路7分钟,最后2分钟老师总结易错点。节奏紧凑,每个人都有参与感!”高三学生林思怡展示出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面不仅有工整的公式推导,更有小组碰撞出的各种新颖解法。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极大地提升了知识吸收的效率和深度。
在AI人工智能+3D物化生地实验室里,高二学生罗彬源正和组员们专注地操控3D打印设备,一个立体的细胞分裂模型逐渐成型。一旁的朱月菡举着相机,多角度记录下整个过程。“以前觉得生物课上的很多过程很抽象,现在亲手建模、拍摄讲解视频,不仅把知识点吃透了,还学会了视频剪辑技巧,成就感满满!”
学生们将实验室的实操过程、课堂上的难点解析,制作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短视频,通过校园直播平台进行“互教互学”。许多晦涩的知识点,经过同龄人的“翻译”,变得生动易懂。
■ 体育强身:传统文化涵养“以柔克刚”人生智慧
“我们把太极设为必修课,目的不止于强身健体,更希望学生能领悟其中‘以柔克刚’的文化内涵,在面对学业和未来的压力时,能多一份沉稳与乐观。”体育教师曹康说。
高三学业压力大,张志成同学坚持练习太极三个月后惊喜地发现,心态比以前稳了,不再那么容易焦虑。“每天清晨练完一套,浑身舒畅,晚上入睡快,白天听课自然更专注。”
在武术特长班,体育的育人功能展现得更为充分。袁诗颖同学从高一开始接触武术,不仅技艺精进,连续在省级比赛中取得佳绩,更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磨砺了意志品质。武术训练场上的汗水,浇灌出的是坚韧不拔的品格和从容自信的气质。徐海宴说:“体育绝不是‘副科’,健康的体魄和阳光的心态,才是学生应对未来学习和生活的‘王牌’。”
■ 美育润心:用艺术的语言与英雄对话
午后的艺术教室,旋律悠扬,脚步声整齐有力。舞蹈社团的同学们正在排练原创剧目《丰碑·回响》。他们用柔美的肢体语言,再现着校园浮雕墙上的英雄故事。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饱含着对先辈的敬仰。
“排练之前,老师会带领我们查阅英雄们的事迹资料,揣摩他们的心境。‘崇高’‘奉献’这些词不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我们能真切感受到的力量。”舞蹈队长王梓旭分享着他的感悟。
播音主持社团的同学们则化身“校园金牌讲解员”。“讲解夏明翰烈士‘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时,语气要充满决绝与豪迈;介绍张伯礼院士时,则要带着由衷的敬佩与温情。”通过反复揣摩和练习,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共鸣能力和审美素养得到同步提升。美育,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他们的心灵,塑造着他们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
■ 劳育砺行:在创造与服务的价值中确认自我
“今天,我们将用这个3D模型,为大家演示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镜头前,高二学生伍雨轩和她的“学科讲解小组”成员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直播。从脚本撰写、模型操作到现场讲解、互动答疑,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是学校“劳动+学科”项目的特色实践,学生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的产品,在帮助同学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
“为了把一个物理公式讲清楚,不仅要自己彻底搞懂,还得思考如何设计镜头语言、如何表达才能吸引人。这个过程,让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参与制作“生物实验小课堂”系列视频的付雨桐在校园平台收获了上千点赞量,成就感十足。
此外,学生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整理校史馆、红色主题展览,担任“小老师”为低年级同学辅导功课。在这些劳动场景和志愿服务中,他们不仅学会了协作,提升了情商,更培育了责任与担当。
校长徐海宴表示,“五育融合”体现在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让德育与美育相融,体育与心育相通,智育与劳育结合,就能开辟出立德树人的新境界,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长江日报记者杨幸慈 通讯员颜敏)

上一版




朗读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