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长江日报 2025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往期回顾
返回目录

文化为舟语言为楫

打开初中英语学习“双赢”局面

    名师名片:付琳,武汉市六中上智中学英语老师,武汉市最燃青年教师、武汉市优质课、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湖北省教育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教学案例一等奖。

    ————————

    在新课标教学大纲的指引下,英语学习已然超越了单纯的语言知识记忆层面,并着重强调语言运用能力、文化素养与价值观培养这三者的有机融合。初中阶段,是语言能力与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学习,需要我们巧妙地将英语学习从传统的“语法操练”模式,转变为充满思辨色彩的“文化思辨”;从简单的“语言输出”,升华至更具深度的“价值输出”。

    对于初中生而言,英语学习就像是一场双重的旅程。一方面,要应对考试,争取理想的分数;另一方面,更要学会运用英语这门语言,去弘扬璀璨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青少年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 可以从阅读和口语这两大核心板块入手,实现高效学习与考试提分的双赢。

    ■ 以文化与正能量为抓手,兼顾理解与得分

    阅读,是英语考试中的重头戏,更是文化传播与价值观渗透的关键途径。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要能够读懂那些蕴含文化元素、反映社会热点的语篇。这一要求,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清晰的方向,也为在考试中得分提供了宝贵的技巧突破口。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协助作用,帮助学生筛选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阅读材料。优先选择包含中国传统文化、正能量社会事件的英文文本。比如《中国日报》双语版中关于传统节日、传统工艺的短文,或是介绍志愿者服务、环保行动等正能量事件的英文报道。这类材料既契合课标对“文化意识”“社会责任”的考查导向,又能让学生在积累词汇、熟悉句型的同时,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传递积极价值观。学生日常可每天安排15—20分钟阅读,每周至少精读两篇此类文章,培养语感与话题敏感度。

    阅读时,需兼顾语言运用与考试得分技巧。首先,标注文化相关词汇与句型,如“traditional virtue(传统美德)”“donate to charity(慈善捐赠)”等,这些词汇在新课标阅读题中出现频率较高,可整理成专属词汇本,反复记忆。其次,针对新课标常考的 “主旨大意”“推理判断”“细节理解”题型,总结解题方法:遇到文化类语篇,重点关注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描述角度,解答“作者意图”题时,可结合文化传播的正向导向答题;遇到正能量事件语篇,注意梳理事件的时间、人物、影响,快速定位细节题答案。

    答题时,学生需掌握“先题后文、定位关键词、同义替换”的得分技巧。对于含文化元素的阅读题,如“作者为什么介绍中医?”可联系“弘扬传统文化”的核心导向,结合文本细节组织答案;对于正能量事件相关题目,如“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优先选择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价值观的选项。同时,注意答题规范,避免因语法错误、表达不完整扣分,日常练习时可模仿标准答案的句式结构,确保语言准确、逻辑清晰。

    ■ 以文化表达与正能量传递为核心,提升运用与应试能力

    新课标强调,口语考查要注重“真实情境下的语言运用”,这不仅要求学生发音标准、表达流畅,更注重内容的文化内涵与正向价值。无论是日常的交流,还是口语考试,都可以围绕传统文化与社会正能量展开,这样既能兼顾实用性,又能抓住得分点。

    学生需要主动积累相关的口语素材,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供支持与引导。一方面,背诵传统文化相关的英文表达,如介绍京剧可使用“Peking Opera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with a history of over 200 years. It combines singing, dancing, and acting.(京剧是中国传统艺术,有 200 多年历史,融合唱、念、做、打。)”介绍正能量行为可使用“Volunteering helps us care for others and make the society warmer.(志愿服务让我们关爱他人,让社会更温暖。)”另一方面,关注新课标要求的“话题交际”,如“文化交流”“社会责任”“身边好事”等,整理常用句型,如“As far as I'm concerned...(在我看来……)”

    可鼓励学生每天进行10分钟口语跟读,模仿课本录音或双语文化节目中的发音与语调,定期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英文对话,围绕积累的素材展开交流,营造口语练习氛围。口语学习的核心是运用,学生可积极参与课堂口语活动,如文化主题演讲、正能量话题讨论等,主动用英语分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表达对社会热点的正向看法。

    课外,学生可参与英语角、双语文化展示等活动,大胆用英语向他人介绍中国文化,传递正能量。家长可支持学生参加此类活动,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在实践中提升口语表达的流畅度与自信心,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以致用”的核心要求。

    口语表达通常关注“发音语调、表达流畅度、内容完整性、逻辑清晰度”四大要点。学生在表达时,可紧扣传统文化与正能量导向组织内容,既符合课标要求,又能让表达更有亮点。注意发音准确,避免连读、重音错误;表达时可使用连接词 “firstly(首先)、besides(此外)、finally(最后)”梳理逻辑;遇到不会的词汇,可使用同义替换或简单句替代,确保表达完整。

    在英语学习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这既是新课标的核心要求,也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路径。家长可以通过创设文化浸润环境、搭建实践平台,帮助孩子建立起“文化身份认同”;学生则需要在系统训练中掌握“文化解码能力”,最终实现从语言学习到文化传播的华丽跨越。当青少年能够用英语自信地讲好中国故事时,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考试的高分,更是作为文化使者的终身素养,这份素养将伴随他们一生,熠熠生辉。